国学与传统文化每天写1000字读书

《孟子》(三)--邹穆公

2019-03-25  本文已影响0人  渝木木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长矣。 ”

上文节选出自《孟子》,本篇没有译文,以下皆是随笔

        邹穆公和孟子为同时代的人,其在位时间大约为公元前382―330年之间。他是邾娄(后为邹)国除邾文公籧篨之外最为时人及后人称颂的英明君主。据《邹县志·国君志》载,其在位期间,“王舆不衣皮帛,御马不食禾菽,无滛僻之事,无骄燕之行,食不众味,衣不杂采,自刻以广民,亲贤以定国,视民如子。”故“邹国之治,路不拾遗,臣下顺从,若手之役心。”正因有如此广施“仁政”的贤明之君,邹国虽为小国,但“鲁卫不敢轻,齐楚不能胁。”最为史家称道的一件事是以粟易民以粃而饲雁。当时全国都时兴养凫雁,开始皆以粟为饲料,费用极高。为此,穆公令养凫雁必须用秕谷而不得用米。

        根据史料记载,邹穆公也算是一位“贤明、仁厚”的君王,可是从《孟子》上文中,他对孟子的提问,不见得他是一个“心系百姓”的仁君。邹国同鲁国发生了冲突,邹穆公问孟子:“这次冲突,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三人,而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死难的。杀了他们吧,杀不了那么多;不杀吧,他们眼看着长官被杀却不去营救,实在可恨。怎么办才好呢?”--第一、在春秋战乱的年代,两国之间发生冲突,即便是两个小国之间的小冲突,能仅仅是死了三十三个官吏,而百姓一人都没死?邹穆公若能相信下属这样的报告,可见其愚蠢。第二、死了官吏,百姓没死,就要杀百姓陪葬。说明邹穆公并非把官吏和百姓同等看待,更别提什么“爱民如子”之心了。第三、对在冲突中活下来的百姓的态度是:“杀吧,杀不了那么多;不杀吧,......,实在可恨。怎么办才好呢”,且不说百姓是否在“冲突”中有伤亡,这个两国之间的冲突,就是战争,哪怕战败了,自己的子民也应该得到是安慰和照顾。而如今,发生冲突,死了三十三个官员,邹穆公不去怨恨鲁国,却迁怒没有为官员死难的百姓,想着怎么“杀之以儆效尤”。综上所述,邹穆公其实就是剥削百姓、视百姓为蝼蚁的普通君王,谈不上什么“贤明、仁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