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思:祸

2024-07-03  本文已影响0人  南窗下

他是个特别能听话的人,哪怕心里不愿意,但需要听话时,他是能做到的。因为从小他就明白祸从口出的道理,不要轻易表态、不要和别人起争执……

这种性格很讨好,每当同事为了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僵持不下时,他便能大显身手。他知道自己压在哪边,哪边就能占上风,可他从来都不这么干。他总是劝道:“大家只是思维方式不一样,还需要磨合,要不然我们怎么算是一个团队呢?”

这话说得有一定道理,但问题的本质却被轻巧地回避了。有人问他:“那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他通常答道:“我的看法不重要,大家的看法才重要。”又是一招迷踪拳,把自己置身事外。

有个朋友对他讲:“你这样做或许暂时有利于团结,但是对你的专业只会有害。很多事情丁是丁卯是卯,没有丁卯都对的道理,思维是有高低对错之分的。”

他呵呵一笑,没有回答,只是心想: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论是公还是婆,都只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我就不去凑热闹了。

朋友见他不言语,接着说:“专业要想精纯,得先建立一个体系,等体系成熟后再不断去优化它。如果年轻时认识上似是而非,专业上是走不远的。”

他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的。”但那副神态,显然是认为朋友没有他活得明白、通透。朋友也只能摇摇头,无可奈何地走了。

这样一晃十年过去了,很多熟悉的同事都已离开,他也当上了领导。当领导的第一天,员工就为一个方案吵了起来,吵到他这里,都指着他拍板。

他说:“大家只是思维方式不一样,还需要磨合,要不然我们怎么算是一个团队呢?”

这话说得有理,大家都等着他的下文,他却没有了言语。

有个员工说:“那到底用哪个,领导,您得做个决定。”其他员工也点头附和。

其实,这是让他最为难的事情。两个都用,显然浪费;两个都不用,又太伤人。用一个,不用一个,他又没有专业判断。这么多年,他的精力都用在维护表面团结了,没有用在专业提升上。

他说:“让我再想想”。这样一想,又是好几天没有下文。

最后,有员工算是看出了门道:这个人压根就没有专业判断。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混到这个位置上的?

这一点,他自己心里是清楚的,他秉持的是十几年如一日地谨言慎行、维护团结,才有了今天。那些有本事的人,往往也有个性、没有耐心,自然少了“群众基础”,很难熬过他。谁不愿意过点安生日子?谁又愿意选个刺头当领导?

后来公司开高管会,老板说:“有的副总啊,没有一点真本事,就是喜欢和稀泥,尽耽搁事。”说的是不是他,他不知道。只是老板说完这话,便点名让他发言。

于是,他稀里糊涂地说道:“大家只是思维方式不一样,还需要磨合,要不然我们怎么算是一个团队呢?”

听到这话,老板叹道:“哎!公司尽养了些自以为高明的和事佬。”

再后来,他丢了饭碗。那一刻,他猛扇了自己一个耳光,叹道:“真是祸从口出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