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秋

2023-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心中的星月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商周时期,最后定于春秋时期。一年24个节气,每个节气之间相隔15天,每月两个节气,第一个叫作“节气”,第二个叫作“中气”,现在统称“节气”。

古时"立秋"指农作物开始了收获的季节,把“秋”字拆开是“禾”和“火”,寓意禾谷成熟。立秋后,暖湿空气开始减弱东退,北方冷空气会南下到江淮流域,气温开始下降,但并没有进入秋高气爽,凉风袭人的天气。在气候学上,常将连续五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C以下作为秋季开始的标准,但此时中国大部地区仍然处于炎热时段,黄河流域的秋季约晚一个半月,而长江流域约偏晚两个月,不过现在早晚温度已经很让人舒服了。农谚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但也有时候暖湿空气势力强盛,高温会持续一些日子,俗称"秋老虎"。(此时还有谁和我一样开始盼望下雨了吗?)

立秋,也是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节点,从这时开始,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随阳气下沉从而开始从繁茂生长趋向成熟。同时降雨、湿度等也处于一年中的一个转折点。

七十二侯是中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侯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侯。各侯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

一候:凉风至

立秋后,西北风开始到来,刮起的风不像之前那么闷热了,微风吹来人们会感觉到一丝凉爽。

二候:白露生

早晨,大地上会有雾气产生,凝结在草叶上,形成晶莹剔透的露珠。

三候:寒蝉鸣

寒蝉,是指秋天的蝉。秋天来了,蝉知道日子不多了,叫得更响了。

立秋风俗——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