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哲思城市故事

生活中的镜子法则2:从孩子身上看我们自己

2019-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做真实有趣的灵魂

2019.8.28

孩子就是我们的镜子。

好几年以前,看到关于“镜子法则”的文章。当时觉得深刻,但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深刻,真正的映照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呢?当时,只有头脑的认知,如今,才渐渐从内心里有了理解。

这一次,我对镜子法则有了由内而外的理解。

在中国,我们刻在骨子里有着贫穷,买东西大部分都会和实用挂钩。

比如,我们给老人买东西,我们觉得长辈劳累了一辈子,要享受一些好东西,但是老人们觉得要买便宜的啊,这就是代际价值观的差别。

这样的价值观冲突,从小呈现在我们的孩子面前,孩子们无法习得在礼物中可以表达爱意。即使我们买了东西,老人们的反馈,也会让孩子们觉得,东西要实用才行,渐渐地,他们也不敢也不会用这样的方式,去向别人表达爱。

那么,当我们看到孩子没有我们希望的行为出现,没有为家人买礼物的时候,我们如何来看呢?这需要思考和反思,

我们中国有一种所谓感恩教育,很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说孩子不懂事,也不知道给爸妈买点东西,把你养这么大,也不知道感恩。这种大多是绑架,从头脑认知层面的应该,其实是会破坏孩子内心体验的。

但是,她不知道买什么?不知道准备什么啊?

跟祖辈在一起,实用、功能化是潜移默化通过生活传递给孩子的,甚至父母也还没有学会在生活中用礼物的方式表达爱呢。

在这样的氛围中被评价长大的,她不敢于做选择,她也不知道如何去做。

其实,此时用“镜子法则”照一下,我们就可以看到自己。反观自己是怎么做的?我们有没有把礼物作为热爱生活的一种分享呈现给孩子面前。带着觉知体会生活,会照见我们的缺失,让我们有机会去丰富自己的生命。

我们没有在生活中示范这些方式,孩子怎么可能有呢?

因为我们自己也没有,所以我们给不出自己没有的东西。

一种爱意的表达,爸爸不会,爷爷不会,奶奶不会,妈妈刚开始学,怎么能指望孩子会呢?

原来,女儿回来的那晚,我的直觉感到有缺失的背后,我总感觉这里面有点什么,情绪流动部分有缺失的感觉。竟然有这么多丰富的内涵。

原来,我们可以如此用孩子的生命作镜子反观我自己的生命,真是太惊喜,也太震撼了。

人生真的有许多部分值得我们去探索和体验,不断丰富完善我们的生命啊,真的是太感恩了。

孩子生命中匮乏这样的滋养。我相信,这不是我们一个家庭会出现的情况。

在我们的文化里是不鼓励表达的。所以,我们要从自己身上修复,学习如何去表达爱,需要学习用物质的方式,表达流动的爱。给自己时间,允许自己练习。练习都有幼稚阶段,也非常容易受到挑战。因为也许不会得到家人的积极回馈。

但是,我还是要去练习,我需要关注的是自己练习准备礼物、送礼物时候的喜悦心情。因为,有时候,礼物不一定是对方能感受到,关键是自己喜欢,关键是自己去做了。这对于心意的挑战比较大,用心是需要学习的。我能做的就是,不断优化我自己,丰富我的体验。

其实,礼物只要小小的,不必贵重的,表达心意的就好啦!发自内心的能量流动,才是准备礼物的真正境界。

其实,很多无用之物,却会带来长久的精神快乐,正如《田鼠阿佛》一般。

现在,我照见自己生命缺失的时候,终于没有了懊恼,而是内心很欣喜的。因为不断地发现,原来生命里有那么多没有体验到的东西啊。

因此,真的每一天都充满感恩。

我相信,一个能量流动的人,也许满世界都是礼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