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电影不好看,为什么还是会坚持看完?
一个朋友是卖耳机的,耳机太贵呢,销量一直不好,该怎么办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理解背后的人性逻辑及沉没成本。
什么是沉没成本?
举一个例子,你和朋友去吃海底捞点了一大桌子菜,吃了半天,你们俩都已经撑得不行了, 可是发现还有半桌子菜品没有吃,于是你们两个人硬着头皮把剩下的菜都吃光了。
回去之后,因为吃得太多导致肠胃不适,第二天去了医院,一周都精神不振。
我们仔细想一想,既然吃不了,那硬吃下去不仅不会获得美食带来的快感,甚至还会导致身体不适,可是为什么依旧会使劲儿吃完。为啥呀?
因为你会认为,这钱我花都花了,如果不吃,那不就浪费了吗?
再举一个例子,你和朋友去看电影,进去之后发现是个烂片儿,这时候你俩互相对视了一眼,叹了口气说:票都买了,就凑活着看完吧。
结果你们两个人一个玩手机,一个躺着睡着了,熬了两个小 时,终于看完了这部电影。
我们冷静地想一想,看电影的目的不就是想获得一次开心的体验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应该掉头就走才对,为什么会留下来继续折磨着自己把电影给看完呢?
这就是沉没成本。所谓沉没成本,就是人们往往会因为已经发生的、已经投入的、无法挽回的成本来做出决定的一种人性弱点。
理解了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回答开头的问题了。
如果因为耳机太贵导致销量不好,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让消费者下决心购买呢?
假设你的耳机原价两千八百块钱,你可以对买家说,这款耳机原价三千八百块钱,现在您只需要付一 百块钱的体验费,就可以带回家体验一周。
交了体验费的客户可以享受优惠,只用两千八百块钱就可以带回家,便宜整整一千块钱哦。
这句话暗藏两个玄机,一个是你本来只卖两千八百块钱,却说成三千八百块钱,但是交了体验费就可以便宜一千块钱,而且还可以带回家体验一周,你并没有付出什么成本,却让消费者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第二个玄机就是,这一百块钱的体验费,一旦他交了一百块钱,沉没成本就开始发生作用,哪怕他本来不舍得买,也会因为自己已经交了一百元而觉得如果不买下来,那就是吃亏了。
这样一来购买率就会陡然上升。我的朋友用了这一招之后,果然成交率飙升。而消费者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反正一百块钱都掏了,而且这耳机音质的确好,那就买下来吧。
下面我们说一下方法论,简单的来说就是先让客户付出一点不大不小的成本,然后利用这些已经付出的成本掌控它未来的决策。
如果你是一个健身房的销售,你可以跟对方说,你先付一百块钱,我会赠送你一个一百块钱的瑜伽垫和一次私教课的体验,而且办卡还可以享受八折。
再比如你是卖儿童玩具的,可以设立一个专区,这个专区的玩具供孩子免费玩儿,但是只能体验一次,孩子一旦去玩就付出了沉没成本,这个时候家长无奈之下也只好掏钱买下来。
我们再说一个题外话,该怎么样去砍价?
比如说,你去服装店买衣服,不要先着急砍价,而是让商家付出沉默成本。你可以选中一件衣服,不断地跟对方沟通,不断地问对方细节,然后不断地穿上去再脱下来,交流个几十分钟,这几十分钟下来,商家就对你付了很多的沉没成本。
如果你不买,他就会觉得刚才花那么多时间跟你讲解全都白费了。接下来你就可以开始砍价了,如果不愿意,你就掉头走,这时候为了挽回自己付出的成本,商家一定会叫住你,可怜巴巴地说:咱们再商量商量呗,这时候砍价的空间就变大很多。
所以,沉没成本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商业,还拓展在所有人类存在的边边角角。
我们小结一下,按照理性来说,我们在决策时候,应该去考虑现在做的这个事情是否在未来会给自己带来收益。
但是往往人们会更加在乎已经发生的、已经投入的成本,并由此来判断和决策,这就是沉没成本。
经济学上有一句话,沉默成本不是成本,可是大多数人并无法理性的决策,而且投入的越多就越无法自拔。
就像赌博的人总想再来一把。玩了很久的游戏,即使无趣也舍不得之前买的装备一样。
想要利用沉没成本,就要学会先让对方为你付出,并且告诉他只有继续付出。才能获得全部,否则之前付出的就全部作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