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成好习惯(20)成为习惯的状态

2022-09-09  本文已影响0人  元利好习惯养成师

当早起成为我们的习惯状态以后,即使身体内部多多少少还有一些反对的意见,但依然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出表决——赞成立刻起床的占大多数。

重要的是,即使是在这种状态下,也并非完全不需要召开“国会”了,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反对的意见。我虽然能确保自己上床睡觉的时间,但是早晨睁眼的时候却未必都是某个固定的时间。

不过,每当我不想起床的时候,我就会意识到也许是最近太累了吧。由于每次都会这么想,所以渐渐地对于自己内心冒出来的意见也不太相信了。

我知道如果不能早起的话,接下来很多习惯的事情也难以完成了,这将会是一个恶性循环。虽然多少还是有些困意,但如果我能起床并做一做瑜伽的话,5分钟后我就能感到自己彻底清醒了——只有不断地重复这一过程,这样的“结论”才会被固化。到那个时候,不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投票”,我的身体就能立刻做出决定。

秋天到了,松鼠们为了过冬会提前囤积充足的食物。可是,对于松鼠来说,其自身却并不会特别意识到“冬天马上就要来了,必须多储备些吃的啊”,也不会为此制订缜密的计划。只是因为眼睛检测到阳光不那么强烈后,松鼠的大脑就会立刻启动“囤积食物”这个程序命令。

村上春树曾说过:“我已把自己变成了习惯的动物。”所谓“养成习惯”,就是对自己身上动物性的部分、下意识的部分进行了改变。其实,关键问题并不在于自己的意识。例如,对松鼠来说,就是感受到的阳光强弱的问题。要想改变习惯,我们必须将重点放在会影响自身行为的基本因素上。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样的行为能够变成我们的习惯,怎样做才能让意识这个“国王”让出它的宝座。

培养习惯就是将其变成不假思索就能做到的过程。

要想做到不假思索就能骑好自行车,就必须先学习身体的动作和骑行的技巧。最开始时,我们不得不依靠意识来控制自己的身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变得不假思索就能骑车了。此时,我们的大脑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对此,我们可以参考20世纪90年代MIT用老鼠所做的一项实验。研究者事先在老鼠的大脑中嵌入了能感应其脑部活动的装置,然后将老鼠放在一个T字形场地的入口处,如果它在T字路口往左走的话,就能找到放在那里的巧克力。在研究者发出“咔嗒”一声信号后,挡在老鼠面前的隔板会被移开,这样老鼠就会想去找出巧克力香味的来源。最初,老鼠会在场地里跑来跑去,或者在T字路口走错了方向,耗费了很多时间。

在不断试错的过程里,其大脑内被称为“基底核”的部分会一直保持活跃状态。在重复过几百次这项实验后,老鼠会变得不再受其迷惑,正确找到目标的时间也大大缩短。在顺利找到巧克力的同时,老鼠大脑的活跃度变得很低,也就是说逐渐变得不用再思考了。

两三天后,老鼠便不再通过挠墙或嗅味道来收集信息。一周后,与记忆相关的大脑部位的活跃度变得更低了。最终,老鼠不假思考便能找到巧克力。对老鼠来说,这一行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