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与尊严---1.何以为家

2022-08-02  本文已影响0人  MartinSLIU

在不适宜居住的房子里居住,也是不幸的,它摧残着我们的健康和道德。我们已经成了不会迁徙的动物,这就是宿命;由于我们充满惰性,房子像肺痨一样啃噬着我们。很快我们就会需要很多的疗养院。我们真是可怜。房子令我们烦闷;我们从房子里逃出来,时常出入餐馆和酒吧;或者愁眉苦脸、蜷缩这身子窝在屋子里,就像一群可怜的动物;我们变得犹豫。
---勒.柯布西耶 《走向新建筑》

我们去公司上班;去餐厅吃饭;去酒吧放松;去咖啡厅见朋友;去电影院看电影,最后只有需要睡觉了,我们才回到。除去睡觉这一无意识的时间段,在家的时间大多也花在了洗漱和穿着。所以“家”对很多人而言只承载了睡觉洗漱储藏的功能。这三个功能只需要一间酒店客房就能实现,如此,我们口中的“家”和“酒店”又有什么区别?

其实人我们意识里面的“家”应该是除去工作以外,我们得以放松和家人交流的最为舒适的空间。若是如此,我们应该在家吃饭、喝酒、会友、看剧。但是意识中的“家”和我们感受到的“家”截然不同。一定是这个“家”出现了问题,导致我们不愿意回去,所以才有了那位在车里玩游戏、抽烟也不愿意回家的男人。

一个男/女人在忙碌了一天,并经过大半个小时的通勤回到家。一开门,把皮鞋随意脱在已经被其他鞋子堆得快要无法落脚的地上。躺在沙发上休息,看着早已应该扫拖的地面,斑斑点点。茶几上放着早已不知哪家餐厅的纸巾、宣传册、孩子的玩具、作业本。起身,还要去做饭、沐浴、洗衣。孩子偶尔大喊一声,“爸妈,我的xx找不到了?”奇怪,这一处几乎每天都回来的地方,常常藏着很多主人都不知道的东西:茶几下的遥控器,抽屉里面的百宝、冰箱里面不知道冻了多久的鱼、边缝的霉菌、柜顶的灰尘,还有在马桶里和污渍一样永远冲不干净的梦想。

这样的“家”和我们内心所认为的“家”并不相同。我们实际所居住的家并不是一个充满美好记忆、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而是我们用于储存带回来又不愿意丢弃的零碎,且没有心力清洁的大型储物箱。和那一盒餐厅纸巾一样,被我们带回家的还有工作中所受的闷气、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和压抑了许久的怒火。

“家”是由房屋为承载的,由人打造的虚无,所以“家”的畸形是房屋的错还是人的错?我想,皆有之。

我们有急迫的需要去探讨“何以为家”,去探索住宅如何承载理想的“家”的功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