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文房四宝之砚

2018-08-08  本文已影响0人  清水常天

砚,又名砚台。砚台的起源最早是从研磨器开始的。在我国原始社会,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研磨器,用以磨制工具或研磨粮食作物。后来,为了方便书写,需要将墨色及颜料研磨至细,于是便出现了专门研磨的砚台。

目前发现最早的砚应该距今约5000年,这时还处于母系氏族的仰韶文化时期。

在陕西省临潼县姜寨一处原始社会遗址中,发现一方石砚,有盖,砚面略凹,凹处有一根石质研磨棒,砚旁存数块黑色颜料。

砚的材料有很多种,有早期的自然烁石,后来又有玉、瓷、陶、瓦、竹、木,还有添砚,等等。

砚的历史

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它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

至汉时,砚上出现了雕刻,有石盖,下带足。魏晋至隋出现了圆形瓷砚,由三足而多足。

箕形砚是唐代常见的砚式,形同簸箕,砚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撑。并且当时就有鲁、洮、歙、端四大名砚的说法。

山东的鲁砚、甘肃的洮砚名极一时,后来婺源的歙砚和高要的端砚都先后跃居首位。特别是端砚1000多年来一直是砚中佳品。

端砚因为产自端州(今肇庆)而得名,其石出在肇庆东郊,在高要县东南,烂柯山西麓沿端溪水一带,其中最好的石质应该是水岩老坑。那石浸在水中,温润如玉。端砚石质优良、幼嫩、细腻、滋润,发墨一毫不损,呵气砚墨,而且外观雕刻精美,被世人称为“群观之首”。

砚台的日常保存


首先要避光:砚如果放置于窗前案头,应避免阳光直射,否则砚质会出现干燥的迹象,日晒过久砚匣也容易干裂。

玩赏砚台时桌上最好铺上毛毡,砚不要接触金属和玻璃等器物,更不可以将砚重叠放置,以防碰伤。

在对砚台涂蜡时,有人将蜡涂遍砚身,有的还涂抹植物油,更有的涂沫墨,以为可以养砚,但这些做法并不妥当。蜡可以涂于砚四周,底部要薄而适中,最忌将蜡涂在砚堂磨墨的部分;砚上抹植物油的做法也是不妥的,因为植物油属慢干性油脂,砚面有油多招尘土,使砚污秽不堪,并散发出一种怪味或产生霉变。

在砚匣保养时,应经常打蜡以保持砚匣光泽,防止潮气侵入。如果遇到砚匣收缩,砚身放不下的情况,可用砂纸打磨砚匣的内侧,让它增宽易放。古砚匣如有破烂和损坏,可采用匣外配匣的方法对古砚匣进行收藏。

除实用功能外,砚还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常天书院


常天书院秉承着“心如清水,身寄常天”的基本理念,始终以赤子之心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兢兢业业地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艺术价值,并让学员们发掘自己的艺术创造力。

常天书院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独特方式,系统教学,课程形式灵活多变,主攻书画培训课程、文化荟客厅与武医身心疗法三个方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