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名人名篇🌍游天下

武侯祠: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

2019-01-01  本文已影响3人  祠典文化

      南阳武侯祠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城西卧龙岗上,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有1800多年历史,是中国唯一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十年躬耕隐居地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也是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茅庐”处,历史上著名的“三分天下”和“草庐对策”发源地。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汉末山东琅琊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南)人。他幼年丧父,后随叔父诸葛玄投奔荆州牧刘表。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便带着弟弟诸葛均在南阳卧龙岗结庐躬耕,过着布衣生活。但他广交天下名士,满腹经纶,腹藏良谋,隐居求志,宁静致远。当时的大名士庞德公把他比为一条待时腾飞的‘卧龙’。汉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拜请诸葛亮,自此,二十七岁的诸葛亮离开了躬耕十载的卧龙岗,辅佐刘备,后官拜蜀汉丞相,爵封武乡侯,死后溢“忠武侯”,因此历代诸葛亮祠庙均称为“武侯祠”。


    据清康熙《龙岗志》记载,武侯祠始建于魏晋后期,有1800多年历史。经历代的不断修缮和增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如今的武侯祠占地200余亩,有殿房150多间,楹联70多副,碑刻300余块,是我国纪念诸葛亮最大的古建筑群。也是历代人们瞻仰和祭把诸葛亮的地方。卧龙岗南频白水,直汇汉江,北障紫峰,遥连嵩岳,山水相依,景留四时。

      这里岗峦起伏,曲折回旋,势如卧龙,其源发端于嵩山之南,绵延数百里,连接南阳故城西北紫山继续南下,至此岗地势隆起,截然而住,回旋如巢,诸葛草庐在其内,时人以孔明为卧龙,因号其岗。武侯祠基本上保持着元明的布局风格,其木构建筑多为明、清重建或增建。祠院依岗而建,祠内丛竹飒飒,松柏森森,潭水清碧,景色宜人,总体格局婉转盘桓,结构幽雅精致,氛围古色古香,融合了园林建筑、祠庙建筑和当地居民的风格。展现了高水平的建筑艺术,其平面形式丰富,空间组合多变,群体布局和谐,环境配置优美。其建筑布局分布在阶阶抬高的中轴线上,颇富韵律感和节奏感,石坊、仙人桥、山门、大拜殿、茅庐、宁远楼依次坐落在中轴线上,与两侧的碑廊、古柏亭、野云庵、老龙洞、伴月台、躬耕亭等形成两进四合院落,与此平行的还有北路三顾祠院,南路卧龙书院。祠园地势开阔,从竹飒飒,松柏森森,潭水清碧,景色宜人,其总体布局既不失名士祠宇的严谨肃穆气氛,也保留了故居园林的活泼清新景象,优美的自然风光与诱人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留连往返。群体布局和谐。祠内碑石林立,蔚然成景,也是一大特色。

      宋金时期,南阳武侯祠屡遭兵燹。宋绍兴八年(1138年),岳飞“过南阳谒武侯祠”时,曾挥泪书写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以“稍舒胸中抑郁尔”;元大德二年(1298年),南阳监郡马哈马主持修葺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割附近田地二百亩作为岁时香火之具。

南阳武侯祠碑刻(岳飞手书出师表)

      康熙五十年(1711年),知府罗景主持大修武侯祠,增建庙堂,新辟廊庑和台榭,积土为山,叠石成峰,并按照历代题咏和诸葛亮“躬耕”时的生活起居,依前人“龙岗全图”石刻复建了卧龙岗十景,并命人在祠间空隙地方密栽修竹,种植花卉,把卧龙岗武侯祠点缀得花团锦簇,幽雅媚人。此次修葺,对后世影响很大,并奠定了今日卧龙岗武侯祠的规模,乾隆时期出现了“漫道锦官祠宇好,龙岗今日更馨香”的景象。

      农历八月二十八是一代贤相诸葛亮仙逝纪念日,也是明世宗钦定的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敬拜诸葛亮秋祭日,诸葛亮躬耕地南阳将会举行盛大秋祭纪念活动。诸葛亮的一生多付辛劳,然他满腔的智慧与忠心造就了他万古留芳的贤相之名。两千年来,诸葛亮早已成为智慧的化身深入人心,他的存在是中国历史与华夏民族共同的骄傲!

更多精彩祠堂信息,请长按二维码,或进入宗祠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