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自己 接受现状

2023-05-24  本文已影响0人  徐立华

周六的晚上吴校组织我们再次观看了徐立导演拍摄的纪录片《戈壁行者》,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陌生人,临时组成一个个行走战队,在四天三夜的时间里徒步走完108公里的戈壁滩。这样的行走过程中会发生哪些故事,每个行走在茫茫戈壁里人们会经历怎样自我突破的心路历程?

第一天

在这次行走中,最吸引我的目光的是张旭印,曾经是拳击运动员的旭印想要用自己的拳头来征服对手和世界,不幸的是他后期因为腿部的毛病不得不截肢,告别了彰显他力量的征战舞台。可是,顽强的他不想就此向命运低头,他给自己起名:印迹,想用一条腿向世界证明他依然是个强者。他爬了三山五岳,10天内征服了深圳十峰。不想认输的他又来到了千人走戈壁的挑战赛现场,他只想证明他可以,他可以像一个四肢健全的人一样挑战各种不可能。当他在戈壁行走组委会准备的背景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时,他的心中充满了信心和力量,他觉得他可以。

印迹所在的生命唤醒队队员真的像他们自己自嘲的那样----老弱病残,就是这样一只队伍带着各种来到这里的目标出发了。

浩浩荡荡的一群人,来到敦煌感受古丝绸之路,不管他们是什么职业,处于什么样的年龄段,有着什么样的生活经历,来到戈壁,这里就是他们进行自我修炼的最好道场。在行走戈壁的开幕式上,典礼的场面非常壮观。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一个场域,需要一个庄重的仪式,需要一个暂停一切的专注态度去做一件挑战自己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经历一次成长的蜕变,经历破茧成蝶的跃迁。

印迹的生命唤醒队由31人组成,编入一个团队。最初大家都热切的盼望着能在第一天获得沙克尔顿奖。他们雄心勃勃、壮志踌躇,高喊着口号,“生命唤醒,天地立心。”兴致勃勃地出发了。

其中一个特别震撼的场面是在开幕典礼上,主持人让大家找到自己团队的位置,动员2000人举起一面超大的党旗,大家在奔跑中找到位置,然后齐心协力在戈壁上把那面大旗高高举起。当这面鲜红的党旗飘扬在戈壁上空的时候,我的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我怀着澎湃的心情看着那个画面,当我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砥砺前行的时候,我们就会无往不克、创造奇迹。

第一天的行程是28公里,大家热情洋溢地唱着歌,“沙漠有了我永远不寂寞……”歌声飘荡在沙漠中,也回响在大家的心中。

或许印迹太急于证明自己了,他在8小时里,一直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拄着拐杖在行走,最具有团体精神的周圣超放下了妻子和孩子,一直陪着他身边。但是,毕竟他拄着拐杖要付出的体力是常人的很多倍,他的体力在最后阶段已经无法帮助他在指定时间内到达营地,队友回过头接落在后面的印迹和周圣超。这时候,印迹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原本他想证明自己可以,他想挑战自己,他想再次超越自己。可是当他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成员时,单凭着自己的执着是无法完成团队的整体任务的。他难过,他失望,但是他也感激队友们对他的支持、理解和陪伴。

在第一天晚上复盘的时候,团队中最小的周禹汐一直闷闷不乐,她一直走在前面,她盼望着拿奖,但是她的梦想被其他人的落后打破了,智慧的妈妈问女儿,“不能拿沙克尔顿奖难过吗?”那一刻,禹汐伤心地点点头,没有说一句话,但是她的表情却已经把她想要说的话都写在了脸上。妈妈看到女儿的难过,她陪着女儿陪伴难过的思考。我知道禹汐会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一直记得这次难忘的戈壁之行,这次行走也是她从一个小孩子跨越到少年的一段美好经历。

尽管第一天印迹的团队表现不是最好,但是大家没有泄气,他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为团队的荣誉做好了继续挑战自己的准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