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读写三十讲》共读打卡三
关于读书的那些事
读完《儿童读写三十讲》上篇,发现原来学习初级指导师的时候的一些问题,在再次阅读中得到了解答,而且阅读让我对许多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童书和绘本,在这一部分里我第一次清楚的知道了儿童的概念是在五四运动开始出现的,而这也是儿童文学的开端。童书是给儿童看的故事书,而且这个故事要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这个也对我的常规认识有了一定的改变。在未学习之前,我只能靠一些推荐书目去选择,但是有时许多书往往孩子不喜欢。不喜欢的原因是我的选择是基于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孩子的心理发展。就如《小巴掌童话》和《小屁孩成长故事》,《小巴掌童话》孩子就比较喜欢,里面的故事吸引人,给孩子读的时候仿佛自己就是主人公在经历一次次的体验。《小屁孩成长故事》偏于说教类,用故事讲大道理,我家6岁小姑娘不喜欢,而且我发现给她读书的时候,只要讲故事就好,凡是故事后面说教类的语言,她就会说烦,不要给她读。魏老师的讲解让我对绘本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不是所有的图画书都可以称为绘本,绘本的特征:它是以儿童为潜在的主角,以儿童的视角和心理为依据所创造的,符合儿童心智特征的故事。
二、孩子在阅读故事时,他的内心发生着什么?这一部分很好的回答了我自己的困惑:为什么孩子喜欢公主和王子的故事?原来孩子读公主的故事时,自己就是公主,她在经历故事里公主经历的一切。“因为故事揭示了儿童生活的真相。”“没有毁灭,就没有重建,没有破裂就没有生长。而这破裂,必然伴随着孤独,疼痛,恐惧,伴随着彻底的剥夺。”在这里,我似乎看到了一个孩子成长所经历的一切,以前自己不懂,现在明白了,孩子真是在故事中看到成长所带来的一切,他学会了面对现实中的问题。“故事是最好的人格教育,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指引着儿童,让他们潜意识里明白人应该如何生活。”如《白雪公主》中公主一次次的被害,又一次次的脱离险境,最终得到了王子解救。
三、经典童书的样子。如果不学习,不读书,我自己的糊涂的,只能跟着一些推荐书目去选书。我家大女儿四年级时几乎看完了《笑猫日记》,那时她回家放下书包就读笑猫,跟着笑猫一起笑一起哭,我自己也跟着她读了几本,发现里面确实有孩子成长所经历的失去,友情等。《米小圈上学记》也是孩子的读过的,现在看来米小圈其实是消极的,对于小孩子来说不太适合。《汤汤童话》相比前两个我觉得更符合经典的特征:以象征或隐喻的方式,曲折的复现了儿童的成长历程或特定问题;潜意识里给出儿童解决问题的方式,真正的为儿童指明方向。给孩子读了汤汤的童话,孩子有被里面的人物所打动,而且她觉得人物最终的决定是对的。
四、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就像前面序言里说的一些现象,现实中我们往往把阅读做的像在走形式,阅读就要写笔记,就要写读后感,还要做评比,完了还要颁奖。但实际上往往是爱阅读的孩子一直在读,不爱阅读的仍然占了一大部分,对于他们来说无所谓。每次接收新学生,我都会去调查他们的阅读情况(初中生),而且三年毕业的时候,那些走进校门爱读书的,三年里挤时间读书,真是如饥似渴,午休读,课间读,也会找我借书读,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读书是快乐的,他们的内心在经历一次次的成长。而不爱读的就糟糕了,我曾经为了督促他们读书,每周布置一篇读书笔记,要求写读的主要内容,自己的感受。但是这种效果微乎其微,好多孩子会找相关内容来完任务, 根本不读书。这对于初中生来说太普遍了,一个班里50个人有15个爱读书的都不错了。我也试了好多办法,但收效甚微。所以这次中级课程,我选择了整本书共读课程,希望通过学习,可以对现状有帮助。我打算在七年级做《西游记》整本书共读,从开学开始布置读书任务,我和学生一起读,制定读书计划,争取在中期考试前读完第一遍,然后分主题在读部分内容,中期后召开读书报告会。这是初步计划,后面根据整本书共读要求在做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