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记439
半个月前对自己说,要近快写到200万字完事,之后休息一段时间,后面不再写看词作文,散记也改成有事就写,无事不强写。这不意味着几乎要停工?也不,打算换成写别的题材,这样新鲜些,总之要让自己保持一种创作热情,看词作文和散记已经写到了5年,实在有些乏力,更是乏味。说不定要试着写写小说,不是小说有多高级,甚至是我还本能地厌恶小说,绝大多数小说家丶包括一些名家,他们编的故事并不好看,小说对我真的没啥吸引力;我有点点这想法其实是没事做,不写就真的要彻底停下来,那以后怎么办?那不太寂寞了。
我推想很多小说家也都是最后万不得已逼到了这条道路上来,一个人成天所见所闻都太过平凡乏味,小说里可以凭空创造一些理想化的场景和人物,写得好也挺有意思。某种意义上说,小说才是真正的文学创作。能不能写出好的小说故事,是对每一个写作人的考验。我是一点信心也没有,如果以后我想写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知道自己没那天分,过去的那种作文已经真的写不动了。
“残雪”,以前我从来没听到过这名字,最近她在网上经常出现,原来据说她是这次诺奖呼声最高的人选,第一名。她早已在国际上赫赫有名,只是我们孤陋寡闻,可是在国内她却没有多少读者。显然她的文章最适合西方人的口味,也就是说她的文章有西洋风格。一个土生土长的小学都没毕业的人,本来就是个家庭妇女,早年仅仅就是个收入微薄的小裁缝,最后却写成了一位名家,而且是独具风格还颇有国际声誉的大家,只能说她硬就是个文学天才。
中国文化所谓有几千年的积淀,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从小就被这传统的文化深深影响的大大小小的文人,几乎满脑子都是过去的东西,写来写去的确都跑不出那些伦理道德的框框,一到写文,所谓创作,只不过是把人物名字丶地点丶故事换一换,骨子里还是和几百年几千年的主题一个样。真的乏味。
残雪恰恰就因为她自小到大没经历正规的完整的学校教育,才有了全新的思想格局;如果她开初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她的思想一定也僵化了,写不出现在这具有独特风味的文章。今早上在百度里点了一下,她对当代名家的评价,果然都是她看不上的,看的出她不是故意的,更不是嫉忌别人在国内的名声,她说的句句有理,我非常赞同,那些名家其实才气不够,思想没深度,不能给人带来深刻的思想启迪,也不具备文学美感。他们早被所谓的文化传统固化了,也就是文学主题固化了,千人一面。
我点了一篇残雪的《绿城》,整体风格果然和人家不一样,我说不出好在哪里,那文的感觉比较深沉,对,就是通篇有一种模糊的意识在流动,没有明确的主题,像一支柔美的音乐。我一直也喜欢没有明确主题的文章。有些人的文章还没开始读,就知道他要写什么,那就没看头。
文学作品必须有别于政治宣传,很多人都搞混了,他们下笔之前心里早就有很多条条框框,这也敏感那也敏感不能说,他们早把自己当作宣传部门的非在编职员,甚至是高高在上的无冕官员,自觉地去维护所谓社会的道德伦常丶安定团结。这文实打实有几个人喜欢?
而另有些人反过来,专门故意的反道德伦常,反安定团结,也是很讨厌的,甚至是更讨厌,这明摆着是另一种政治宣传,有的像有政治野心的人去拼命迎合敌对势力,想弄到人心涣散,动摇国本的效果。80年代前的30多年里全部是“东风吹,战鼓擂”,紧接着又西风大作,全盘否定,总嫌对前一个时期骂的不够狠。他们手里握着笔,心里惴摸着顶层人物的心思,要写就写到让大人物开心。这都不过是文化小人,写文为了混饭而已,注定最后必将大浪淘沙,不见踪迹。
要写就写出生活里真正秘密,人心的真正的欲望和动态,人和动物的共性和根本区别,人的思想复杂而深刻的现实必须要写清楚,不能乱编,仅仅为了好玩,为了消遣,也没意思。
~惭愧,我也不知道我在写什么。今天这一篇里我的思想也是最模糊的。居然敢说什么写小说,像做梦一样,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