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的文学接触

2019-08-10  本文已影响0人  横竖丿捺

品味,调稍微有点高,其实也没有那么狂。我发觉国人很有意思,讲着万事皆空,又对柴米油盐分门别类。真为柴米油盐着急上火的,断断是讲不出这种话的。少吃一顿还能挨,三天不进食,还有什么万事皆空,填饱肚子才是生存第一要义。能对生活感慨的,多是被生活不那么严苛以待的。生死一轮回,也确实万事空,在存在着的时候,水和水味道还是不同的,尽管都符合解渴的功用。文明,从吃喝不愁后的讲究开始。

  草叶子,藤条也是服装,不美,不舒服,包含又脱离基本功能,有了品味,格调,审美,文明。有的审美还有点门槛,书法里的草书,狂草似的,乍一看胡七八糟,看不懂,欣赏不来。问个研习书法多年的人,经他的眼,指点个一二,还是能咂摸出些许味道。当然不排除有些故弄玄虚的高级审美,屁股写字,针管写字,头发写字之类,完全是不入流的剑走偏锋,在成熟的规则体系中,水平平平才搞的歪门。非得分出个层次,有点矫情似的,有大众的,就有中众的,自然也有小众的。大众品不出小众的味道,小众可以知晓大众中众的趣味,又高于这个趣味。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个品位,自然就分出来了。不说高下,就说各异的,比的是兼容度,通感力。

  眼高手低不算太坏,起码知道那是好那是不好,有的学有的进步,眼低这事就比较糟糕了。《圆桌派》姜文这么表述过,大众总会审美越来越好的,当初你糊弄他的电影,总会被知道,心想这纯粹一骗子。所以他不会特意去迎合大众,有着自己的坚守。这个品味和我们初始的熏陶影响挺大。

  和饮食习惯一样,跟随终生。开始接触文学作品,大量阅读的书目,我自认为起点还行。水浒开的蒙,尽管我读完只牢牢记得,戎刀过处血雨喷,端的一条好汉。它无形中影响我,后来读的下去明清小说笔记,不至于沉不下心。男生不能避免的武侠,初看的是《小八义》《雍正剑侠图》。国外小说《鲁滨孙漂流记》科普著作《昆虫记》。散文入的是清散的路子梁实秋《雅舍文集》丰子恺《缘缘堂随笔》余秋雨《文化苦旅》。留恋了一段三毛,接着就是超大量的贾平凹,胡兰成,汪曾祺。国内小说钱钟书文集,张爱玲文集,阿城文集,李敖《北京法源寺》杂文,台湾刘墉一系列东西。

  入门有点杂,除了散文还算脉络清晰,不是以绚烂奇绝为特点。李敖杂文和刘墉的讽刺杂文,截然不同。小说有点不大路,张爱玲,阿城,李敖,钱钟书都是极有个性的。我读的只有敬佩,觉得自己是写不了小说的。散文倒可以试试。由这些东西打底,就形成自己的敏锐和评判。华丽空洞的东西,读不下去,没味道的读不下去,不管风格如何,我入门的这些东西,有韵律,很通畅,又经得起可以回味。对现在网文,鸡汤文,情感煽动文有着天然的免疫。

  现在看入门挑选是很复杂的事,好,又不能太好。书法一样不能上来就草书,还得楷书开蒙。有趣,通顺,可读耐读,兴趣为主,甚至引诱。入了门最妥善的还是去读经典,经时间筛选下来的东西,你会在这些书中,自行探索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当你真做好了准备,大门会自动打开。我们是挑选者,也是被挑选者,由看不见的缘,左右着结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