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的政治诉求
雄安新区建立的政治意义
4月最热的热点应该就是雄安新区。国家主流媒体对雄安新区的定位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并对建立雄安新区的战略冠以“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称号。笔者在写本文前,也看了不少关于雄安新区的新闻报告。有从玄学风水角度分析,有从经济角度分析,笔者对老梁从政治角度分析雄安新区建立的意义颇有同感。
老梁在大唐雷音寺中的原文如下:雄安新区更重要的一点是体现了这个区域设置背后的一种政治诉求。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含义特别模糊,它的重要目的在于哪儿呢?把这个首都很多功能分解出来,分解出来其实是完成对原有利益集团的一个分化。老梁此后又举了北魏孝文帝迁都,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及哈萨克斯坦把它的首都由原来的阿拉木图迁到了阿斯塔纳的例子来补充说明。
老梁短短十二分钟的小谈对于朱棣迁都一事只是一笔带过。中国历史的延续性一直大于变化性,古代发生的事很有可能换了衣服面孔,又在如今发生。笔者刚读完日本学者檀上宽的《永乐帝》一书,书中对于朱棣迁都有详细的描写和评论,笔者整理文中重点内容,以古观今,以飨读者。
在提到朱棣迁都之前,先梳理一下中国历代都城的一些小细节。安史之乱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线,安史之乱有个重要的影响:促使中国历史上北民南迁,致使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
安史之乱前的王朝,秦汉隋唐的都城都位于北方,基本上是长安或是洛阳;安史之乱后的王朝,北宋建都开封,南宋临安,元明清都是北平(北京)。
经济发展的程度是决定中原王朝都城的变迁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中国历代都城的变迁可以分为两条线索展开。一是以中国国内的华北与江南的分界线为轴,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王朝都城也从西北向东南移动。二是宋代以后,随着征服王朝对中原的入侵,王朝都城基本在游牧地带与农耕地带的分界线上。
与历代中原王朝相比,明朝的建立是特例,定都于南方的南京完场统一大业的只有朱元璋。如何解决帝国的经济中心(南京)与军事中心(北京)南北分离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明朝初年。历代中原王朝都定都于北方,从首都调控军队,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防御相对便利。因此明初定都于南京在面临北方防御存在很多难题:一是用何种方式防御;二是如何在位于东南方向的南京操控布置北方的庞大部队;三是北方到南京的中间地带如何防御(如此狭长的地带若发生内乱也很棘手)。朱元璋对此采取的方法是“藩王分封制”,如此“倒退”的做法也是形势所迫。迁都北京之后,对于北方边防有重要好处,与此同时也可以将藩王的势力铲除,以免靖难之役再次发生。
明朝建立者朱元璋是安徽人,明朝的开国元勋很多是安徽人以及刘伯温为首的“浙东学派”,加上南方经济发达,可以说明初建都在南京符合当时权贵的利益。一朝天子一朝臣,朱棣夺得全国政权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清算旧势力,朱棣在南方必然失去民心。势力在燕京的朱棣面对明初政权偏向南方的状态,迁都北京以平衡南北政治势在必行。
可以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在当时也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战略。
以古观今,如今的雄安新区建立是否也有明成祖的影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