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第二炉香》有感:人性有时候真经不起推敲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今日头条,ID:在站台读书,文责自负。
第二炉香是一个乍一看起来颇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26640824/59f458b7c7c2c872.png)
用现代人的话说:但凡女主看看电视,也不至于最后悲剧收场啊。
但是笑过调侃过之后,仔细琢磨一下,好像挺压抑,密不透风的压抑。
在我看来,这或许是一个全员恶人的故事。
故事的开端很甜蜜。
年过四十、安分守己的教授要结婚了。
妻子竟然是比他小20岁的美丽的女孩子,他是那样难以置信同时又觉得理所当然。
因为女孩儿家庭条件并不好。
她没有父亲,母亲独自拉扯三姐妹长大,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于是教授理所当然地认为她嫁给他也无可厚非,尽管他长相普通、收入普通、地位普通,但是大抵每个男人都有这样盲目自信的本能。
谁知道呢。
总之他们见面并且坠入爱河了。
起码教授是这样认为的。
张爱玲实在是很会写爱情的,他写到罗杰教授的怦然心动:
音乐的调子一变,愫细来了。他把身子略微侧一侧,就可以看见她。用不着看;她的脸庞和身段上每一个微细的雕镂线条,他都是熟悉的——熟悉的;同时又有点渺茫,仿佛她是他前生画的一张图——不,他想画而没画成的一张图。现在,他前生所做这个梦,向他缓缓走过来了;裹着银白的纱,云里雾里,向他走过来了。走过玫瑰色的窗子,她变了玫瑰色;走过蓝色的窗子,她变了蓝色,走过金黄色的窗,她和她的头发燃烧起来了。
这种前世今生的描述实在浪漫,看着就让人不自觉嘴角上扬,但又觉得好像是透着一股子凄凉,仿佛冥冥之中在预示着什么。
果然,意外发生了。
洞房花烛夜,春宵一刻时,教授情难自已,实在是情有可原,无可指摘。
但没成想新娘吓坏了,不但吓坏了,而且吓跑了。
新娘一直被母亲抚养长大,但母亲从未对女儿有任何“性”教育以及关于婚姻正常流程的交代,导致新娘就像一张白纸,对男女之事没有任何概念,她竟以为教授的行为是在对她施暴,于是落荒而逃也是情有可原,无可指摘。
但她却跑错了地方。
因为教授同时在学校担任舍监职位,学校给他安排的住所与学生宿舍在一起。
受到惊吓的新娘一路闯进了男生宿舍,并向男生讲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
一言毕,学生们都沸腾了,不光沸腾了,甚至要炸了。
原来由于教授平时对他们过于严格,一直以来表现得又过于正直,早已引起不满,但是却抓不到教授的把柄,新娘的讲述就像是在一块华美的丝绸布上划开了一道口子,他们终于找到了撕破教授的方法。
事实真相到底如何他们根本不在意,学生们热心帮忙,承诺第二天带新娘去找校长揭露教授的恶行。
清官也难断家务事啊,更何况是这么私密的事。
校长表示夫妻之间的事情他不便插手,建议新娘回去。
新娘子对这样轻飘飘的建议并不买账,转念间她竟然想到了教授在学校的对头,毛立士。
于是她找到毛立士把她昨晚对学生的描述又重新描绘了一遍。
刚好毛立士也因为开除学生以及其他的一些小事对教授存怨已久,这么好的机会可以打击报复,他怎么可能会错过?
他势必要让教授名誉扫地!
他叫来了新娘的母亲,几人联合起来,把教授的恶行在香港上流社会通报了个遍,一夜之间,曾经正直儒雅的教授成了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色情狂,为社会各界人士所不齿。
但此时的教授对自己未来的命运一无所知。
他仍怀着最大的歉意和诚意在寻找新娘。
尽管教授也有不解和愤怒,他也觉得委屈,但在海边坐了一天之后,他已经由最初的气愤冷静了下来,开始为新娘找借口推脱。
他逐渐明白过来,新娘的母亲应该从未对新娘有过男女之事的教诲,新娘对新婚之夜要发生什么根本一无所知。
他认为自己确实过于鲁莽,同时应该原谅新娘的羞涩。
他还不知道他在众人眼里已经成了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色情狂,他还不知道即将迎来怎样的命运。
他还不知道他自己已经多么可笑又可怜。
他的心被爱情填满了。
尽管他认为自己并没有错,还是决定去找新娘道歉。
新娘原谅他了。
却对自己做的事情闭口不言。
对自己的处境一无所知一心沉浸在得到原谅的喜悦中的教授决定带新娘去度蜜月!
在蜜月期间对她进行“爱的教育”!
计划如此完美!
如果时间定格在这一刻,教授应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可惜没有如果。
教授兴冲冲地准备他的蜜月计划了。
他准备去找校长请假,尽管不太容易,但是他已经安排好了工作,校长是他多年好友,应该会同意他的假期。
但在他去找校长之前校长先出现在他家了,他有些意外,但也并未在意。
因为他只想着他的蜜月。
当满心欢喜碰上毫不留情的残酷真相时,才会显出那欢喜有多可笑。
他不敢相信,自己心里天真善良,纯洁的如同一张白纸的妻子竟然在一夜之间毁了他。
此刻他回想起今天遇到的那些人看他的目光,才知道那些目光里饱含的深意。
上流社会是很看重所谓的社会评价的。香港是待不下去了,体面的工作也要不成了,他只能辞职,原本他想立马离开这让他颜面扫地的地方,可却又在校长的请求下多留了一个月。
毕竟他和校长多年的情谊,他不忍拒绝。
但他在学校的最后一个月肯定不好受,他成了话题的中心,他能看出来每当他出现时大家的兴奋,以及职工太太们对他的疏离。
人类最大的乐趣就是看着曾经的道德楷模落下神坛,最好再去踩一脚,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内心多么高尚。
有时候恶意来得就是这么莫名其妙。
但是教授还是坚强的,他虽然成为众矢之的,但是心里还抱有最后一丝希望。
他认为自己离开香港,去任何一个地方,总能够重新开始。
但是毛立士太太带来的关于新娘姐姐的前夫的消息,让他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退陷入绝境。
原来新娘还有一个姐姐,出嫁不久就跟丈夫离婚了。在新娘一家人口中,姐夫也是个衣冠禽兽。
结婚之前教授还和妻子一家人谴责过这个禽兽。
此刻他当然知道了,姐姐的前夫是跟他一样的可怜人。
但是他不知道这事儿还有后续:新娘姐姐的前夫因为这件事名声扫地,找不到工作被逼无奈已经自杀了。
毛立士的太太为什么要告诉他这件事呢?因为此时的他在众人眼里俨然已经是一个秽乱不堪的人,可是这样一个人,面对毛太的示好,竟然不上钩。
你清高是吧?
我偏要你知道,还妄想有未来的你有多天真。
我偏要浇灭你心里最后一炉香。
她成功了。
于是他浇灭了属于他的那一炉香。
开头美好,结局惨烈。
表面上看这是一出由于性教育缺失引发的悲剧,实际上是所有人推波助澜的结果。
没有一个人对教授伸出援手,甚至可以说是一群人合谋杀死了他。
新娘的母亲自然是一切悲剧的开端。
作为一个寡母,抚养三个女儿长大,自然是极其艰难。
她对女儿们的管束严格到几近变态,连女儿们看的报纸都要由她检查过之后才可以呈上餐桌。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她的两个女儿都对男女之事一无所知。
她是怕女儿们被教坏吗?
有这方面的考量,但又或许她潜意识里根本就不想女儿们跟男人接触。
因为她所有的苦难来自她的丈夫,那个男人毁了她的一生,她对男人只有满满的恨和不信任,所以她怎么可能把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们送给她恨的男性群体?
于是她隔绝女儿对性的所有认知,甚至误导她们那种行为是施暴,是禽兽行为。
用这样的手段毁掉了觊觎她女儿的两个男人。
至于她女儿的幸福,她或许根本就不在意,甚至,她见不得女儿们幸福。
人在过度扭曲的生活环境中压抑太久,是有可能把人性消耗殆尽的。
新娘子是个极其矛盾的存在。
张爱玲用了很多笔墨强调她的纯洁。
![](https://img.haomeiwen.com/i26640824/d6646e9a5fb65f9b.jpeg)
但是这样一个纯洁的女孩子,在新婚之夜发生那样的事后,第一反应是跑到男生宿舍,找到校长,找到丈夫的死对头,对所有人描述教授的罪行。
这可以说是女孩在惊慌失措极度害怕的情况下的本能自保,但是在有人提醒她事情闹大可能会对学校有影响时,她轻飘飘说出了那句“把学校搞臭又怎样”,其中恶意昭然若示。
并且她在教授解释清楚了事情真相之后,表现出一副受害者的模样,但却丝毫没有告知教授自己和母亲做的事情,她明知道那些流言可以毁掉教授的。
这不是天真可以解释的,她更像是天生缺乏共情能力的一个纯洁恶魔。
学生、毛立士等人就是一些妄图主持正义的无关恶人。
他们深知舆论压死人,于是不遗余力地散播恶意,致人毁灭,生命在他们眼里根本不重要。
跟东野圭吾的《恶意》有点像。
恨不知所起,却深入骨髓,可怕到足以毁掉你。
教授似乎是个完完全全的可怜人。
但是其实如果当初不见色起意,那他还是那个虽没有什么前途但是安稳的教授,他本可以渡过平静但安稳的一生。
可惜他在见到她的第一眼,就做出了选择。
故事讲完了,教授也走完了他的一生。
人生,往往是如此——不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