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其实并不懒
好些人不爱收拾自己的房间,别看他们出门在外人香衣洁、清清爽爽的,但是家里却被造得一片狼藉。
这些不爱打扫不爱整洁不做家务的人,在普世价值观念里被认为太懒了。懒汉们被贴上“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标签,在人们的印象中就很难翻身。
But,我观察了周围很多“懒人”,他们跟懒一点都不沾边。他们没有躺平,反而忙得很。我周围这样的人还不少。
我女儿绝对没有收拾房间的意识,第一次进她屋的人会惊掉下巴,那个场面像被贼翻过三遍。满床是衣服,卡座上摊着书本、袜子和其他杂物,书桌上一堆草稿纸,还有她吃吃喝喝产生的空瓶子,空袋子,果核,等等。这一幕杂乱无章的景象非常壮观。严厉的妈妈们可能会对孩子一顿吼,指责他们太懒了,懒到家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但是我女儿真的懒吗?她一天事情多着呢!主打任务是学习,学习之余有一点空闲,她都舍不得拿来睡觉。她上网,跟同学聊天,关注时事,打游戏,听音乐,看书,浏览微博里的新鲜事。做这些事情让她缓解压力,也是对忙碌校园生活的一种调剂。她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能产生更多的多巴胺和内啡肽。
还有一个朋友,她家的乱也是人尽皆知。一进门,地上躺着一堆散乱的鞋子,客人需要把那些鞋子往边上踢一踢,才能找到一块落脚的地方。茶几上的瓶子罐子挨挨挤挤的几乎不剩啥空地儿。她把沙发上那一堆衣服毯子麻溜地搂到一边说:坐。从客厅的面貌就能想象卧室是啥风景:床上的被子裹成一团,床单拧巴着,衣柜里的衣服互相纠缠在一起,每次找衣服都得挨个翻一遍。
但我这个朋友并非躺着啥都不干,而是忙得很,忙着把生活过得精彩纷呈。她首先要干好本职工作,工作带来她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剩下的时间里她读书、看电影、游泳、享受美食、徒步、旅游。她放弃家里的整洁,换来更高级的享受。
还有一位朋友,她家谈不上乱,没有堆放太多杂物,但是脏。地板上一层垢,踩着黏糊糊的。有一次几个朋友去她家做客,一位年长的朋友在红漆凳子上坐了一下,起来后一个规整的屁股印,大家都哈哈大笑,顺便嘲笑她太懒了。
这位朋友可是干大事的,她成天忙着谋划然后实施,做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不管是她自己的工作还是爱人的工作都搞得风生水起蒸蒸日上,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富婆,也是大家眼里的成功人士。
这些“懒人”,只是表面上杂乱无章,其实内心井然有序。有的人宁愿家里乱点也不愿让别人帮忙收拾,因为别人一插手,他们就找不到东西了。秩序在他们心里。
有一个词“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选择了做一件事情,意味着放弃别的事情。这些懒人放弃“扫一屋”,选择别的事情,也许这个机会成本并不大,而他们的收益却很大。
在这个追求个性、凝聚共性的时代,做不做家务是个人选择,他们都活出了精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