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世纪人们都干嘛去了

2017-10-24  本文已影响0人  时光善

对西方文明的了解一直以来实在只停留在听说层面,因此10月15日《西方文明的源流》课程,可以说是第一次与西方文明亲密接触。要说有深刻感受,除了后续要精耕细读老师推荐的《你往何处去》、《哲学的起源》等补课,目前实在脑袋空空腹中空,只能局限地关注以下几个知识点:

一、罗马的命运说明:政治不代表一切

那么什么能代表一切呢?

学生不认为政治能代表一切,也无法回答什么能代表一切,所以认为没有什么能代表一切,所以“政治不代表一切”这句话又有什么意义呢?

二、黑暗的中世纪:人们干嘛去了

经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13世纪末至14世纪中叶)的这段时期。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好端端的文明,因为城邦的陷落而停滞甚至消亡,中世纪早期近300年没有文化,没有纸质文献留下,没有文字记载,希腊文明类似仆人角色服侍基督教。从主观上,学生是想不通的,人类究竟是复杂且单纯的,可以被任何东西迷惑双眼,可以乌合之众、随波逐流,在各种人性角力中允许文化消亡。欧洲的人们就在一个这么长的数百年里,集体失智,对后世是有警示意义的,如何避免事件再次发生,值得探寻。

三、东方文明是怎么做到生生不息、兼容并包的

课上老师提到“生生不息、兼容并包”这8个字是东方文明的概括,引起了学生的好奇,东方文明是怎么做到生生不息、兼容并包的?根据查阅资料,得知中国之所以能五千年来生生不息,有人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也就是说华夏文明确实是一个幸运儿,因为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所以在历史的长河里不但没有消失,而且还代代相传繁衍昌盛。但事物都有两面性,正是这种地理的优越性又让中国在百年近代史上落后于西方,以至于割地赔款、屈辱求和,饱受西方和东方列强的欺凌。

所以文明如何做到与世界同步并“持盈保泰”是个技术问题,这个技术问题,可能更多的要留给执政者和学者,去从国内外文明更迭的角度去找到答案。(同样,“持盈保泰”对个人而言也是个技术活,如何可持续跑好人生的马拉松,自己修行探索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