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五四运动
仅代表个人认识,如有不同观点,大家能够提出建议就再好不过,能够推荐有关的史学资料更是大好事。
关于五四运动的大众认知
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学生罢课示威,全民罢工,打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大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这些是最为表面的,却又是最容易让人们误会的。
人们无视了当时学生运动的荒唐,集体罢工的可怕,以及当时人民所处环境的变态。
接下来,我会由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稳定重要性为中心,用一段看似荒诞的历史来讲述这一段不为人知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中的重要角色
“勾结日本”的北洋政府
五四运动的主要矛盾就指向了段祺瑞所谓的北洋政府。
这北洋政府在当时和南方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军政府,都是有法律依据的政府,甚至在国际地位上,段祺瑞政府是中国合法代表。
在回忆五四运动中最为重要的山东问题中,我们能够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当时的北洋政府虽然有签字的犹豫,但主流始终是拒签。
那么为什么五四运动中,北方政府被扣上了大大的“卖国政府”的帽子?
“热情爱国”的高校学子
五四运动中,作为发起者的主体——学生在后世中诸多的称赞。
但是学生打击的目标确是决定要收回山东的北洋政府,甚至在记载中有学生团体集体羞辱了曹汝霖的警官邻居,然后在皮蛋铺子中打错了人,传出“曹汝霖已经被打死”的这种难以被认为是有理智的人能说出的话。
随后五四运动后,正如鲁迅说的那样:“北京大学负了盛名,也遭了险,《新青年》的编辑和《新潮》中的健将都离开这里,北京这地方支持两书的人都风流云散,此后数年倒显得寂寞荒凉的古战场的情景。”
学生错了吗?
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学生团体热情爱国是确确实实的优点,但是学生却又有着很多的缺点,过度的热情、散漫性、冲动性都会让学生团体容易被挑拨利用。
在当下,社会稳定,有政府能够协调各利益集团,过分的运动也不会出现。
而这一切,要基于社会公众能够确立现代化共识。
但是从现代化开始到五四运动,人们过分追求了物质上的追赶,却忽略了社会公众的意识更是现代化的重要骨架。
这种变态的社会,各团体之间竞争,政府无法知道青年,青年又过分热情,才导致了五四运动,这是不幸,是暂时不得以的救急,绝不可长期下去。
总结
也不是说五四运动一无是处,但是我们应当在社会稳定的当下,反思有什么更为理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