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育杂谈

如何构建学步环境,能促进宝宝策略性思维的形成?

2019-01-07  本文已影响1人  大米小米洋西米

宝宝10个月了,能用小手抓取床沿摇摇晃晃地站立起来了。望着他喜上眉梢的小得意样儿,我仿佛能感知他内心那股“成事儿了”的酸爽,不亚于我连吃三个涨停板。

渐渐地,小砸不满于仅在自己的小床里兜圈子了。我一把把他拎到大床边上,小样儿刚稳住身形儿,就能扶着床沿来回走动,从左走到右,向我回眸一笑百媚生;再从右走到左,又向我连抛几个媚眼。

当妈的我从来都把娃当玩具,于是开始对娃进行“变式练习”了(大概就是逐步增加难度的意思):

第一步,靠在床沿的另一端,让娃扶着床沿慢慢走向你。这个游戏玩个两天,你娃可能就不愿搭理你了。

第二步,离开床沿2-3步远,让娃利用惯性扑向你。这个游戏貌似不需要引导,娃自能融会贯通。

第三步,才是这个策略性思维游戏的重头:离开床3米远。直线路径的左、右侧都可放一些常用的家具,比如:沙发、凳子、桌椅等。

这时,娃望着“看得见、摸不着”的亲妈(这个阶段,亲妈还是很吃香的),会急中生智,先构建路线:床—沙发—亲妈。

只见我娃朝着我嫣然一笑,便扶着床沿一步一步挪到离沙发最近的地儿,突地一推,反身便一把抓住了沙发的扶手,再扶着沙发一步一步地挪腾,到了离我最近的地儿,再像一个小炮弹般用力地砸向我。

然后嘎嘎嘎地笑得可欢快了,而彼时作为唯一目睹娃这么聪明伶俐的妈,是鸡冻得嘴呈O字型,反复回味,然后兴奋得如范进中举般,逢人便夸、遇人就显摆“瞧!我娃多聪明!”。

但没有亲眼目睹的家人,觉得我是小题大做了。很多年后,我才知:根据环境得出最佳路径解决问题的策略性思维训练,可以最早追溯到娃在学步时。

记得看完这篇笔记的亲,一定要录视频将娃这么出色的一幕录下来。

以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