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星期二》:读懂这本书,你会拥有一个更幸福的人生
转载
最近有缘读到一本好书:《相约星期二》,不愿独享,推荐给大家。
这是一本向我们讲述人生哲理,教我们活的更好的一本书。这一类的书,我之前读到过不少,像是《人生只有一件事》《活法》《幸福从接纳开始》《活出生命的意义》,但读到这本《相约星期二》,仍然有一种很新鲜,很幸福,很兴奋的感觉。
我们身在人生而蒙昧于人生。读懂这本书,你肯定会拥有更好的人生。
书名的下方给了我们这本书最好的总结: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我就从“老人”“年轻人”“人生课”这三方面给大家分享我从这本书获得的收获。(限于篇幅,没有展开说,微信只能发2000字的文章,这本书,给我们的启发很多,各人的感受也不一样,读书嘛,就是这样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歧为贵不取苟同”)
一个老人
一位年逾七旬、被诊断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的社会学教授莫里先生,在自己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没有选择恐惧死亡,选择静待死亡,而是勇敢乐观、坦然面对死亡。
他和自己的学生米奇约好,每周二一起探讨关于人生的各种话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给自己生命最后一段旅程赋予了特别的意义。
生和死是一个问题。一旦想明白了怎么死,那么我们一定会活的更有意义。
莫里教授最后的行为给了这句话最好的诠释。这里我也想到患同样病症的蔡磊,另一个坦然面对人生,活出不一样意义的英雄。
余秋雨教授给这本书做了一篇长达17页的序。其中一部分提到什么样的人谈人生最合适。他的答案是老人,特别是来日无多的老人。
有这样一个老人:他不必非常成功,却一生大节无亏,受人尊敬;他很智慧,有能力在生命的绝壁上居高临下俯视众生;他了解众生社会,可以使自己的最终评判产生广泛的针对性;他硬着心肠说在临终前最好不要有太多子女围绕,使他有可能系统有序的说完自己想说的话,就像一个教师在课堂里一样。
莫里就是这样一位老人,一位最合适谈论人生的老人。
一个年轻人
这位年轻人叫米奇·阿尔博,是一位疲于奔命的体育解说员和新闻记者。他每日都陷入无止境的工作中拼命赚钱,却弄得身心疲惫;不但忽略了他的女友,更忘记了当年初出校门时的热情和理想;时间长了,还对自己活着的意义产生了困惑。
这个年轻人就是《相约星期二》的作者。他曾经是莫里教授的学生,毕业时和莫里教授约定常联系却没了下文。米奇在一次电台节目中听到了莫里的情况,不禁回忆起大学时代的莫里教授给自己带来的谆谆教导,于是去拜访老师。
一个是受困于人生的年轻人,一个是满腹人生智慧的老人,就这样,星期二至约应运而生。
在我看来,每一位读者都是年轻人。我们和米奇一起赴星期二之约,学人生智慧。
一堂人生课
莫里教授和米奇每周二相见,一起交流探讨关于人生的各个主题:家庭、事业、婚姻、金钱.....
第一个星期二 谈论世界
第二个星期二 谈论自怜
第三个星期二 谈论遗憾
第四个星期二 谈论死亡
第五个星期二 谈论家庭
第六个星期二 谈论感情
第七个星期二 谈论对衰老的恐惧
第八个星期二 谈论金钱
第九个星期二 谈论爱的永恒
第十个星期二 谈论婚姻
第十一个星期二 谈论文化
第十二星期二 谈论原谅
第十三个星期二 谈论完美的一天
第十四个星期二 道别
当你躺在床上时,你就是死人。
全文已完,感动不止。请大家自己走进这本书,感受它不一样的能量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