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人物光阴的故事古体新风

杨开慧:令毛泽东虐心思恋的女子(下)

2017-12-31  本文已影响2838人  d93b88e8f3e5

文│陆霖

06

    8月里,红军再打长沙,带队的是毛泽东,平静的水面重泛微澜。然而,前有重兵设防,后有迂回包抄,红军只能撤退。杨开慧最危险的时刻来临。

红军打长沙,省主席何键狼狈逃命,损兵折将,丢城失地,座车被毁,财产荡尽,在国民政府封疆大吏中,没人经历过他这样的奇耻大辱。他要报复,毛泽东让他颜面尽失,他也要让毛泽东尝尝丢脸的滋味。

红军既退,何键遂下令缉捕杨开慧。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身陷囹圄。

下一步要她登报申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让这个红色头子蒙受羞辱:老婆都不要你了,你还有什么奔头?对于这一点,何键很自信,他没想到自己会在一个小女子面前受挫。

面对审讯,杨开慧从容澹定。她本是刚烈女子,三年来情感磨砺,更增加了她的韧性。审讯官威胁利诱,软硬兼施,你纵咕咙万千言,我自岿然不动,答曰:“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何键碰壁南墙,恼羞成怒,顿起杀心,电呈南京政府,欲将她斩首示众。

这一边的狱中,杨开慧接受了《晚晚报》记者采访:

记:你为何要做共产党?你犯了法,晓得么?

杨:我没有犯法,是何键犯了法。

记:现在你能悔过自新就无生命危险了。

杨:我誓不屈服。关于政治,各有己是,我的生命早不计较,不成功便成仁。

记:还有什么话要说没有?

杨:我的话说完了。

自从《晚晚报》采访之后,杨开慧意识到死神的临近,他们要成全她了。对于母亲,对于孩子,乃至对于毛泽东,她已尽责,死而无憾。

杨昌济老友章士钊、蔡元培、谭延闿等教授、名流联合营救杨开慧,他们联名向当局致函。南京政府致电何键,嘱其缓刑。

何键满腹仇恨,压下南京电令,聚众抗议,谓“匪首”之妻不可不杀,唯将“斩首示众”改为“枪决、暴尸三日”。

为防止再生变故,何键将死刑交由自己的亲兵——特务营来执行。

1930年11月14日凌晨,身着毛衣、浅蓝旗袍、青布鞋的杨开慧被押出监狱。据掌刑的刽子手日后交代,杨开慧面对虎狼弁兵,森森枪刺,依然宁静淡雅,没有振臂高呼,她乃书香女子,保持着大家闺秀风度。

由于上层有人奔走打点,杨开慧在狱中未遭大罪。现既已宣判死刑,刑兵不再客气。初冬天气已颇冷,他们剥去了她的毛衣和旗袍,只剩单薄的内衣,五花大绑,游街示众之后,押往识字岭刑场。刽子手对准杨开慧后心连发二枪,扬鞭策马而去。

杨开慧生命力十分顽强,虽然枪弹击中要害,但并未立即死去。她匍匐在地,血浸芳草,在痛苦中熬煎,双手将地面刨出了两个坑。午后敌人接报,上午处刑的女子未死,刽子手再度前来补枪。

杨花轻飏,魂归离恨天,杨开慧的青春年华定格在了29岁。

07

杨开慧之死,毛泽东百味杂陈,百感交集。

拥有时,未能倍加呵护;失去了,方知弥足珍贵。

“女子为革命丧其元,焉得不骄?”这话硬铮铮,摆得上桌面,经得起检验。

没错,这笔血债要记要敌对势力头上。

国共两党,不共戴天,必欲诛之而后快。

攻打长沙,乃中央决定,激起敌人报复,不是私恨,是公仇。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这话也摆到桌面上了,其中能品味出一些悔恨和愧疚。

自己没有在情感上背叛过她,伤害过她吗?

白区3年,在她最痛苦、最危险的时候,自己难道没有支持她、营救她的机会吗?

她决绝的不肯撤离险境,与自己有没有关系?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句话余音绕梁,端不是轻轻就能“挥手从兹去”的。

痛定思痛,回味那首《贺新郎 别友》,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自欲为江海客,不愿作昵昵小儿女。山欲坠,云横翥。”这话太粗暴了,应当改一改,对亡妻在天之灵也是一种安慰。

“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改得更委婉了一点,但还是不够好。

我自精禽填恨海,愿君为翠鸟巢珠树。重感慨,泪如雨!”——这两句却好,我是传说中的精卫鸟,不断衔石去填平人间的苦海;你是羽毛斑斓的翠鸟,在美丽的三珠树上营造爱巢。我为国,你为家。重新回想,怎不感慨涕零。

    一首离别词,千吟百改,在毛泽东的诗词生涯中,登峰造极。

08

一九五七年春节,杨开慧的闺密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呈上自己写的一首《菩萨蛮 惊梦》,并请求将那首赠杨开慧的《虞美人》词抄给她。

毛泽东回信:“大作读毕,感慨系之。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吧。有《游仙》一首为赠。”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首词正式发表时改为《蝶恋花 答李淑一》。

五十年代毛泽东发表过多首旧年诗词,而正是36年前的《虞美人》引发了毛泽东的诗情,才成就了这首新词《蝶恋花》。但为何说“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毛泽东没有明示。也许他觉得没必要再回溯过去那种凄切之情,立国既成,宏图既展,应当给爱人一个美好归宿。哪里最美好呢,晶莹清凉的月宫即是,只有它,才配得上杨开慧的美丽灵魂。

芳魂飘荡,飞升月宫,与寂寞的嫦娥相伴,她得到丈夫在人间完成伏虎大业的消息,热泪淋漓,这是多么动人的画面。

    江青怨忿:杨开慧是“骄杨”,我是什么?她有理由嫉妒,即便死去,杨开慧也比她更能占有毛泽东的心。当江青垮台之时,坊间幸灾乐祸的传唱着:“人间一奏降魔曲,重唱清歌《蝶恋花》”,此是后话。

孩子曾请毛泽东手书怀念母亲的那首《蝶恋花 答李淑一》,他铺纸研墨,一挥而就:“我失杨花君失柳……”

不是“骄杨”吗?孩子问。

她也是杨花,毛泽东回答。轻柔美丽的杨花。如果能为亡妻写一百首词,他愿意竭尽情思,给她一百个美丽称呼。

09

子夜灯明犹未寝,鱼笺珍玩感婚诗。

晚年毛泽东,还在吟诵自己早年那些小词,还在一遍遍斟酌《贺新郎别友》的遣辞造句。

君临天下,高处不胜寒;反对派林立,他感到孤单。他特别需要一个贤内助,但他却没有。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鲲这条大鱼,它已经足够大了,为何还要大化为鹏?

思绪跳转了。“算人间知己吾和汝。曾不记,倚楼处?”——这是他当时想借此唤起甜蜜回忆,化解龃龉的由衷之言,但现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应当再改改了。

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贴切的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霞卿芳华早逝,与自己天人两隔,她解脱了,而自己却倍受熬煎,相思成疾,有谁知晓?凄怨之情,溢于言表。

“我自精禽填恨海,愿君为翠鸟巢珠树。重感慨,泪如雨!”——前番的修改本觉不错了,现在看来还是不甚满意。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对,就是它了!山崩有了,云翥有了,与初稿辞语相似,意境却迥然不同。

一旦破壁,顿觉彻悟:鲲化为鹏,追求的是一种升华。数十年前的恨别,不必再拘泥于当时怎么想,不必再拘泥于怎么表述才对得起亡妻,工笔变写意,这段感情早应该得到升华:我们情感至深,轰轰烈烈;如鲲鹏展翅,双双翱翔云端。

这正是毛泽东此刻内心愿望,也给“算人间知己吾和汝”添加了一个最好的注脚。

最终发表的《贺新郎 别友》就是这一稿。它表达的已不是毛杨离别当时的情感写实,而是毛泽东现今一种强烈和美好的企盼。

10

1976年清明刚过,粉碎了“天安门广场反革命暴乱”,中南海沉浸在一片胜利喜庆中。

人民日报的头版报道正在审定:看那些跳梁小丑,是用何等腐朽的语言,含沙射影的恶毒攻击伟大领袖的: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血祭雄杰,扬眉剑出鞘……中国已不是过去的中国,人民也不是愚不可及,秦皇的封建社会一去不复返了……

毛泽东的寓所,王洪文汇报着平息“四五”反革命暴乱的经过。

毛泽东面无表情。他躺在床上,细细阅读《红楼梦》“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一章。宝玉娶亲,整个贾府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宝玉心中有苦难诉,能够理解他的,大约只有一个女子。

毛泽东正在揣摩的就是这个女子。他读《红楼梦》不知有多少遍,可谓烂熟于心,但是黛玉临终没说完的这句话后面是什么,过去真没深究。今天他正在猜测这后半句,似乎对王洪文喋喋不休的汇报心不在焉。

宝玉,你好……,好什么?你好狠心吗?不对……

宝玉,你好不理事……也不对……。

他苦苦的想。

主席,我们胜利了!传来王洪文正在兴奋的话语。

宝玉,你好苦哇……对,就是这句,宝玉,你好苦哇!

王顾左右而言它,口中念念有词。王洪文听得一头雾水。毛泽东的思维方式一贯是跳跃式的,每临大事,更是雨变风切,灵蛇飞动。

这个千古之谜他今天解出来了:宝玉娶亲,人谓大喜之事,宝玉心中作何感想,无人知晓,有一个女人,大家都以为她最该怨恨他,错!只有她懂他的心,只有她理解他的苦!

他们说无产阶级司令部取得又一伟大胜利,群情激昂。他们了解他吗?他们知道自己心里想什么吗?

历史上的天安门广场多有民众集会,不是和他的敌人刀光剑影的斗争,就是对他山呼万岁的景仰,这次的他,怎么就成了千夫所指了呢?

心中无限凄凉,苦情重诉,该向谁?

此刻的他,就象书中的宝玉。他希望一个知性女子,懂他,伴他,慰他。

然而,黛玉安在?

肯定不是江青。她正在得意忘形,踌躇志满:吃得饱饱的,睡得好好的,准备打一个更大的胜仗。

那女子芳年旱夭,但生死同心。就是那句话:“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我又病了,我好苦,此时心境,唯有卿知……。

11

毛泽东老了,他的时代行将结束,“人都是吃五谷杂粮的,哪能万岁呢?”

在经历了两段不如意的婚姻之后,他对亡妻的思念愈发强烈。她的形象在无尽思念中一次次升华,一次次幻化,愈发纯粹,愈发完美,珠圆玉润,白璧无瑕。

他有许多话要说,但没有合适的倾诉对象。

但有些话他还必须得讲,闷在心里憋得慌。

“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主席的话,语重心长,字斟句酌。

这话引自汉书,原文开始两字是“常鄙”,他现在说的是“常恨”。

他道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忧患,但没有人真懂。他听到的是一片马屁:

主席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气魄,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用高标准、严要求来选择革命事业接班人。

但为何要说“恨”呢,是不是记忆有误?

他没有记错,他改了一字,那意思是恨铁不成钢,江山社稷,哪有合适的人来继承?

张春桥之流的秀才,文采飞扬,政治性强,但军队不听他们的,站不稳脚跟;许世友一干武将忠勇有余,不懂政治,悟性太低,不能辅佐他的接班人。

那些人谁懂,他们是儿童团……。

那女子不在了。倘若还在,她懂的。

临终前不久,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已经耗尽了“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豪情,只剩下满腹悲凉。

他不喜欢见江青。江青要见他,他懒得多管,见与不见,全凭那个叫秘书的女人说了算。

坊间传说,他很信赖这个秘书,对她说,军心和民心,已经不在我们一边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但是,也只能“不已”而已。

主席是明白人,子丑寅卯,他心明如镜。

把这些说给秘书听,她懂吗?

那女子不在了。倘若还在,她懂的。

他愈是走向生命的尽头,就离她愈近。“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在另一个世界,他们会有新的开始:

“重比翼,和云翥。”

(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