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散文东写西读

购年货

2019-02-02  本文已影响6人  亮岚

年二十八,过年的气息越来越浓。很多家的春联也都已经换成了新的,随着夜晚降临的同时,点亮了灯光,同时也打开了节日的彩灯。

临近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采购年货。《京都风俗志》云:"十五日以后,市中卖年货者,星罗棋布。"不过纵使种类繁多,有两样东西我们是一定会选择。春联与压岁钱。

春联,有一些地方会称为对联、门对等。春联最早起源于桃符,人们在桃木板上书写“降鬼大神”的名字。这种习俗延续了1000多年,直至五代十国左右,宫廷里才有将联语书写与桃木之上。之后,后蜀皇帝孟昶写下第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从此之后,才算是有了我们现代人所说的对联。

又经过了朝代的更替,到了宋朝人们才将对联写在了红纸之上,至此即与现代的对联更进了一步。

春联真正形成习俗还是到了明朝,那时朱元璋传旨每家必须贴春联,并且还亲自微服私访查看,没想到走到一家的时候,发现一家没有贴春联,于是询问为什么,得知此家是一屠户并不识字。所以他亲自为此户写下了一副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从此之后,大家都知道皇帝看来是要动真格的,所以每家也开始写春联,渐渐的这件事也成了习俗。

到了近代,春联的意义在于表达每家每户的美好愿望,当我们书写或挑选春联时,其实也是一种美好愿望的表达。

而对于压岁钱,全国各地的风俗不一样,有多有少。不过共同的愿望是为孩子们图个吉利。

几年前收压岁钱的一代已经慢慢成了给压岁钱的一代,不过还好有孩子可以为父母贴补一下。再过一些年岁,孩子也会成为给压岁钱的一代。生命就是这样的有意思,看上去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人生,但是却在某一点上重复着我们父母或祖辈的事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