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读书笔记

2019-05-11  本文已影响0人  诗意人生_36da

完美主义的“3P”阶段

尽管保罗的继父已经从他的生活中消失了,但他说过的那些侮辱性的话语仍在保罗的脑袋里挥之不去,可以说他仍在牢牢地控制着保罗。于是,保罗深陷被我称为“3P”的困扰中无法解脱: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拖延(Procrastination)以及心理瘫痪(Paralysis)。

保罗的继父向他灌输了追求完美的意识——这就是所谓的完美主义。保罗害怕自己无法完美地完成工作,于是便一拖再拖——这便是拖延。但是保罗积累下来的待办事项越多,就越是不知所措,他内心的恐惧就像滚雪球一样愈演愈烈,最终使他一事无成——这就是心理瘫痪。

对成功心怀恐惧

追求完美的父母的成年子女通常有两条路可走:要么为了赢得父母的爱和赞许而不断地苛求自己;要么极力反抗,甚至到了对成功心怀恐惧的程度。

最残酷的话:“真希望你从未出生!”

关于言语虐待给孩子造成的巨大精神摧残,最极端的例子之一就是贾森。

他讲述与母亲间的畸形关系时的情景:

在我两岁的时候,父亲因为无法与母亲共同生活偷偷地逃走了。他离开以后,母亲的状况也变得更加糟糕。她的脾气非常暴躁,从来不肯饶过我,更何况我跟我那老子的长相几乎一模一样。她几乎每天都在说希望我“从来没有出生过”之类的话。心情好的时候,她会说“你跟你那该死的爹长得可真像,也和他一样坏”,心情不好的时候,她就会说“我希望你爸死掉,你也死掉,你们都应该在坟墓里烂掉”。

贾森的母亲向他传递了明确的信息:她并不需要他。在父亲离家之后,母亲也无意介入儿子的生活。而父亲的行为也强化了这一点:贾森的存在毫无价值。

贾森不自觉地想要通过在警局的表现成为一个尽职而顺从的儿子。从本质上来说,贾森极力想抹杀自己的存在,意图以间接自杀的方式来取悦母亲。他清楚取悦母亲的方法是什么,因为她明确地表示过:“我希望你死掉。”

这种形式的言语虐待除了给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令他们感到困惑迷惘之外,也会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在言语虐待型父母的子女中,像贾森这样有自杀倾向的十分常见。对于他们来说,正视并处理儿时与父母的畸形关系对成年生活的危害确实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当“你是”变为“我是”

孩子会因为朋友、老师、兄弟姐妹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贬损受到伤害,而最容易带来伤害的还是父母,毕竟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所以,如果你无所不知的父母认定你是个坏孩子,那你就一定是。孩子们不会从其他角度审视这些评价并提出质疑。

当你从别人嘴里听到关于自己的负面评价,并让这些评价进入你的潜意识时,你就是在“内化”它们。负面评价的内化——变“你是”为“我是”——就形成了自卑心理的基础。言语虐待不仅严重损害了你作为一个可爱的、有价值的、有能力的人的正当的自我认知,还会对你的生存方式及成就价值产生必然的负面预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