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下旬读书笔记《行走的青春》
《行走的青春》
领读者:B106 tensilecam
书 名:《行走的青春》
作 者: 张 曼 缔
作者简介:
十一月下旬读书笔记《行走的青春》张曼 缔,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2009级博士研究生,供职于东莞广播电视台,曾任节目主持人、编辑等。曾在湖南大学国际合作处工作,2009年担任东莞石龙镇申办国际宜居城镇英语陈述人。喜欢阅读,旅行,电影和音乐,追求一切纯净与自然、灵性与浪漫的事物,向往美好与智慧,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与感性。
十一月下旬读书笔记《行走的青春》喜欢曼缔在前言中一段话:我很感慨,我的青春永远在奋斗的路上,一直在前进。我常常想起电影《阿甘正传》中不停奔跑的阿甘,一路上遇到不同的人,发生不同的事,而人生的那些鲜活美好的一直保留在这未知和现实之间,可以把握的是现实,不可预见的是未来……人生也许就像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自已,求证自己,不断雕琢自已,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人生的艺术,并且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让自己由内至上散发光彩;人生也是个追求卓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挑战自已的极限,激发内心的激情,挖掘自已的潜能,一步步接近卓越,变得更优秀;人生还像是一场旅行,带着梦想去自己想要去的地方,享受精彩的生活。
是的,这也是我想追求生活的状态,曾经我们是那么接近。
十一月下旬读书笔记《行走的青春》曼缔从菁菁校园、媒体研究,到行走他乡……文中处处都体现了一个上进、不断求学的正能量女孩。是的,不管岁月变迁,女孩还是那个学霸女孩,带着内心的希望去跟随并进一步的实现未来的里程。
“每个人最需要坚强的时候,都是最孤独的时候。”我们都要比想象中的坚强,会因绝望而沉沦,也会因绝望而重生。中国有句古话叫“置之死地而后生”当人生落入低得不能再低得低谷时,或许转变心态才是最好的苦口良药。与其报怨时运不济、怀才不遇,还不如脚踏现实,还有改变现状的可能。当思想的洪流闪过,心情豁然会开朗,或许会取得更好的结果。虽然命运没有既定的轨道,但不同的态度决定了人生的不同方向,积极的态度能推动我们迈向成功,消极的态度只会让我们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态度生长在我们思想的深处,它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与判断,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与行动,引领着我们人生的方向。
曼缔曾就职过湖南大学国际部辅导员、阿兰秘书长的翻译、东莞广播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编辑等,她喜欢阅读、旅行,绘画、电影和音乐,工作的经历和生活的喜好无不体现在细节处。如今我看到的曼缔是知性博学、浪漫多才、温文高雅的智慧女性代表,与二十几年前迥乎不同。曾经她是学校体育健将,原以为会走上体育这条路,却不然,应是受书香家庭的熏陶走上了从文之路。事实也证明体育好的学生更加聪慧,可以开拓的领域也更宽广,也应证了生命的轨迹自有它蕴含的道理。
“梦想没有极限,没有既定的,美也没有极限,而拥有向往美的心灵,便可以用有限的空间来容纳无限的美。”文中有写到曼缔穿梭在古典与现代之间的英伦之旅……她的想法在多年前一个个实现。她说生命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与空间有关,牛津和剑桥、布拉格之旅……尽管带给她许多美的感受,尽管还有很多感想可以书写,似乎更需要再留些神秘的不可触摸的气质在心间用来回味、思索。
本文中提到德国女作家斯特凡·博尔曼写的《阅读的女人》,书中把阅读的女人分为6个不同的类别,即天赋异禀的女读者、陷入沉迷的女读者、自视甚高的女读者、多愁善感的女读者、全神贯注的女读者,从多个角度阐述女人与阅读的关系,包括女性与文学作品之间的“情色关系”。还说有意思的是,女人喜欢读书的男人,男人却通常不喜欢读书的女人。更难得一见的现象,就是男女坐着一起读书,如果那么做的话,男人的心思常常会离书本而去,呵呵!女人通过读书可以产生自信,有了自信就能够培养出独立思考的勇气,然而男性未必喜欢独立思考的女性;对女性而言,随着年岁的增长,书籍变得比男性更重要。读完感受颇深,喜欢书中所说的“不读书的爱书人”,我们不需要把一切阅读的东西看得过于认真,书中所说只是一种参考和理解,读书可以为我们带来消遣,但我们还是必须以认真、冷静和严谨的态度来就事论事,在实践中找到自已的方向。
本书的作者张曼缔学术专业,是个有潜力的美女作家、专业的主持人兼资深有爱的老师,为人也非常的谦虚。在我心中像作家纪伯伦一般,她拥有艺术、文学的种子,并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在欣赏与力推本作品的同时,也缅怀我们曾经的行走的青春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