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教育哲思简友广场

随思‖《断舍离3》(78)

2019-07-04  本文已影响16人  身后书
随思‖《断舍离3》(78)

三、无法断舍离的原因

很多人的住处堆满了物品,看上去一片凌乱,住在这样的场所,就像一条鲶鱼被困在了满是淤泥的水池里,无法自由游动。而且整个空间充斥着一种否定的能量,这种负面能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的内心,让你感到窒息和压抑。

这样的住所已经严重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可为什么就是没有办法去进行断舍离呢?

一方面,我们身处“物质过剩”的世界:当今社会是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商家花费很大的力气去研究消费者心理与推销的技巧,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不顾一切地大买特买。比如他们会定期进行打折促销的活动,这正好应了顾客的捡便宜心理。

我们总是喜欢囤货、无法舍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消费型社会里洪水般的物量

物品被过度制造、被过快流通的物理性原因。

(2)对居住空间的考量不足

虽然具备丰富的家装知识和收纳整理技能,但对于舒适生活所需要的物品数量的估测和考量不足。

(3)上个时代的价值观

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物品产出数量已非昔日能比,然而我们依然会受到来自父母或是上个时代的价值观——“太可惜了”“不能搞浪费”的影响,这属于观念上的原因。

随思‖《断舍离3》(78)

      杨澜向大家荐书《断舍离》

其次是顽固的“物质轴”思维。当我们面对“物质”时,不是从“这个东西需不需要”的角度,而往往下意识地从“这个东西能不能用”的角度——以物质资料为基准轴的观点来进行取舍和判断。这就是“物质轴”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就导致:如果这个东西还能用(或者即使不能用),我们还会在“暂且”“好不容易”的心理暗示下,把这个东西留在身边。

人们带着这种“物质轴”思维方式,不知不觉地扎进这个无法想象的物质过剩时代。所以家里的东西会越积越多,比如壁橱里面就藏了很多不用的杂物,像已经变成“化石”的礼品毛巾套、已经抛在脑后的暖炉套装等等,这其实就是我们的居所物质过剩的一个缩影。

再者是自身原因。家里堆满破烂的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逃避现实型,执着过去型和担忧未来型。

逃避现实型的人由于某些原因不愿意呆在家里,他们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减少在家的时间。

显然他们并非很忙,只是不愿意面对家庭问题以及家里乱糟糟的环境而已,久而久之,他们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执着过去型的人虽然生活在现在,却活在过去,他们总是留恋从前的时光,对一些过往用品如相册、奖杯等有种执念。

随思‖《断舍离3》(78)

这是因为他们把感情转移到了物品身上,从而触发了不想扔的机制。

担忧未来型的人喜欢过度囤积面巾、保鲜膜等日用品,尤其是遇到打折促销的时候。他们要确保物资充足,以此来保证未来不会陷入困境。

有些人符合其中的一种类型,也有些人是几种类型的混合,通过这个分类可以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从而更顺利地进行断舍离。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获得的自由和放手的自由。学习过“断舍离”后,很多人从束缚中觉醒,明白了“自己拥有取舍选择的自由”,然后立刻开始行动,着手处理过剩的杂物。

作者再三地告诉今后准备努力实践“断舍离”的人:

如果你不想再吃了,

如果肚子已经吃得饱饱的,

那就应该放下碗筷,不多吃也没问题。

因为,吃不吃饭我做主。

如果你不想再穿了,

如果这件衣服已经让你厌烦了,

那就应该脱下衣服,不穿也没问题。

因为,穿不穿我做主。

“我想要这个东西”“我不需要这个东西”,无论是获得还是放手,都要做到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剩下的就是开始行动。别人的东西姑且不说,至少自己的东西自己要做主。

随思‖《断舍离3》(78)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断舍离》的原书精华,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附‖《断舍离》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摘录

断舍离是不收拾的收拾法

断舍离是一种不收拾的收拾法,一旦了解了它的机制,你就能在瞬间燃起斗志,下定决心大干一场。因此,我非常有必要先说明断舍离的含义。

平日里,我们想把房间整理干净,一般会从哪里下手呢?想到要整理房间,我们脑子里浮现的往往会是整理、整顿、扫除(扫、擦、刷)这些词。需要注意一点,我们在这里要说的收拾,和“整理、整顿”有一种微妙的差异。遗憾的是,很多人并不能体会到两者之间的这种微妙差异。

在断舍离里,收拾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这里,我必须首先明确给出收拾的定义。

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在筛选必要物品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与物品的关系这条关系轴,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换句话说,收拾就是要们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

从关系轴和时间轴看物品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大吃一惊?对照这个定义,回想平时的生活,恐怕绝大多数人都是在漫不经心地收拾,从来没考虑过“当下的我”与物品真正的关系吧?如此一来,倘若关系轴或时间轴是错位的,那么即便是收拾了,也没办法区分出生活必需品和没用的破烂儿。别人送给自己的东西,虽然用不着,但也丢不掉;某样东西,总觉着迟早有一天能派上用场,但那一天直到今天还是没到来;明明知道这个东西毫无用处,但就是一直放在那不想扔,诸如此类的东西,就是关系轴或时间轴错位的产物,即在考虑如何处理这些东西时,我们把轴线错位在了物品与他人、不确定的未来和已经成为过去的过去上。

总体来说,在施行断舍离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大部分事情就是基于关系轴和时间轴的收拾工作。从行动上讲,就是扔掉——舍。如果只是把用不上的东西放进垃圾袋再扔进储藏室的话,那不叫收拾,那不过是把东西改变一下形态换个地方存放而已,是移动。而断舍离要做的,是把用不着的东西扔出家门,彻底切断它们与自己的关系。如此彻底地“舍”了以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结果就是——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你自己的空间里。

时间是由不断持续发展着的若干个当下组成的,所以这些“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也是在时时更新着。所谓时时更新,就是说我们要不断进行更换。如此一来,只要认真地收拾下去,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在把东西搬回家之前认真思考一番,考虑东西现在对自己是不是真的有用,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思考的过程中,你逐渐会认清,原来在你的生活里竟然充斥着那么多没用的东西,与此同时,你就会只关注那些生活的必需品,懂得拒绝那些非必需品了。

一旦形成了这种三思而后行的习惯,你就真正实现了“断”的状态。而断舍离的含义就是,在“断”与“舍”的交替里,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达到轻松自在(离)的状态。

为了保持好心情而收拾

是不是只要进行断舍离,随时更替循环身边的必需品,不乱买、乱堆东西,就没必要再收拾房间了呢?毕竟一提起收拾两个字,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不情愿、不得已的劳动,要是可以的话,能不做就不做。但事实是,一旦形成了断舍离的观念,就不会把“收拾”和“麻烦”、“讨厌”这样的词联系起来了。因为当你身边没有任何多余的物品时,自然会有一种神清气爽的舒适感,你要做的就是维持这种感觉不变,而你也很愿意这么做。只要体验过这种舒服的感觉,收拾也就没那么不情愿了。有过这种体验的人都会说,自从断舍离以后,以前那种一提到收拾就觉得讨厌的心情全没了,跟以前比,现在的自己真是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或者我们也可以这么说,断舍离是一种不需要收拾的收拾法。不得不去收拾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因为那些东西是我们的敌人,是给我们带来烦恼的根源。但如果没有那些东西存在,身边留下的都是自己此时此刻正需要、正适合自己的东西,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在这种情况下,身边的东西就全是我们的战友,让我们能有一个愉悦舒畅的好心情。如果只是为了维持这种好心情,那自然就称不上是收拾了。

选择和当下的自己相称的东西,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不再需要收拾了!

随思‖《断舍离3》(78)

              自拍铁树开花

说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侵权则删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