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语录(方三文)
(1)我觉得有一点可以确定:格雷厄姆式投资法不适用于“开曼公司”(大部分中概股),切记,切记。这条教训值100亿美元,现在免费送给大家。
(2)行业级的业务,公司部门级的资源,这种配置一般来说是悲剧。
(3)人工智能估计很难成为一个独立的产品,它只能在各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作为一个效率提升的工具。
(4)困境反转的前提条件是企业治理方面没有变坏。如果治理变坏了要反转,那是无稽之谈,只能考虑清算价值了。
(5)电子商务正取代广告成为互联网公司的主流盈利模式,互联网商业模式正在发生颠覆性的改变。这种改变给整个互联网行业带来的发展是爆炸性的,是超乎想象的。
(6)视频网站将占领客厅,取代电视:视频广告将取代电视广告:异步点播将取代同步直播。视频网站前途无量,就是不知道未来是谁的。
(7)是否以自主用户为主,可能也是划分互联网公司和非互联网公司的一个标准。淘宝是以自主用户为主,所以是互联网公司:很多电子商务公司完全是买用户,那么其实并不算互联网公司,而是销售渠道类公司。自由用户意味着获取用户的成本较低,利润率较高。
(8)产品好,市场份额低的公司是最好的投资标的。
(9)电视台的传统盈利模式是品牌展示广告,卖时段给电视购物公司是效果广告,自己卖商品是电子商务。
(10)所有行业都面临根本性的问题:1)用户体验差异小,导致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低,成本高,利润率低,2)CPm广告转化率低,广告主投放意愿不强。
(11)所有门户网站都面临很多问题。主要原因是:1)用户上门户网站的诉求(浏览资讯)与网站的商业目标(通过广告将用户转化成其他商品的购买者)完全不匹配。门户网站缺乏搜索这样一个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功能,也缺乏像UGC网站那样可以发表内容并提高粉丝转化率的机制。
(12)互联网产品,尤其是2.0产品是这样的:第二名没有意义。
(13)微软派息了,没涨,思科派息了,没涨,甲骨文拍戏了,涨;IBM(国家商业机器公司)派息了,涨。所以,公司能否发展和是否派息没关系,只和业务本身的发展有关系。微软的问题就是它的盈利模式是单机时代的模式。
(14)当一家公司“不对”的时候,做很多“对”的事情都会变得不对。什么是“不对”呢?最核心的是没有信心,没有方向,其判断不是发自内心的。
(15)分红表示公司现金过剩,资金对公司的价值在下降,所以投资的回报率也会相应的下降。只有在公司特别需要赚钱的时候,你把钱投给它,才可能获得超额回报。雪中送炭赚大钱,坐地“分赃”喝点儿汤。
(16)门户网站利润率不高也是商业模式决定的,任何一家门户网站都无法提供完全差异化的体验,利润率当然就下来了。
(17)互联网产品可能形成的“护城河”是(1)独特的功能或者体验形成的用户访问习惯(2)交互沉淀下来的用户关系(3)UGC行为换来的个人虚拟资产,比如用户在网站上写的文章,上传的图片,以及在网络游戏里积累的经验和名号。
(18)在做投资决定的时候,财务报表所占比重不大。我们说好的投资是好的行业,好的公司,好的价格,在判断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时,财务报表能起到辅助作用,但肯定不是我们了解行业,了解公司,判断价格的唯一指标。看财务报表,也并不是说亏损的公司就不能投资,或者说市盈率几十倍就一定很贵。有时候,亏损的公司很便宜,市盈率几百倍的公司也很便宜,而3倍市盈率的公司却有可能很贵。
(19)中国的银行业也是个奇特的存在,它的治理结构恰好给用户提供了全球最好的银行服务。
(20)任何资源依赖型的商业或企业,注意力都会在资源的获取上,而不是产品服务的创新上。这就像开采石油的国家一样是很难有什么商业创新的。
(21)收智商税的商业模式是最棒的。
@南天云:方丈主要是警告:中概股的私有化貌似给了个保险价格,但在市场博弈中,相当于设定了股价的天花板,对空头来说也是一种保险。而很多人一位股价跌那么多,套利空间如此巨大,烟蒂上的烟头还这么长,不捡起来简直暴殄天物。其间股价越跌越有人用融资买入,直到被爆仓。
@陈达:第一条可以算是方丈说过的最之前的三句话之一。
@风临火山:“开曼公司”的小股东是待宰的羔羊。股票价格是被低估的,但是大股东可以以极低的价格强行买走你手里的股票。
@不明真相的群众:恒隆广场的星巴克根本就是没有座位,所以一定要深刻理解一家赚钱的咖啡店的本质。区别在于卖咖啡还是卖座位。大部分咖啡店是卖座位。
@梁建:这就是为什么星巴克的咖啡在中国比美国卖的贵。
@金城湾:腾讯员工买自家股票吗?
@不明真相的群众:腾讯吃亏在公司上市早,大部分员工的股票太早获得了流动性,然后就卖掉了。认识自己所在的公司,拿住自己所在公司的股票,并不比外部人更容易。
@阿汤:什么公司有可能私有化呢?
@不明真相的群众:
(1)估值便宜。减去现金,市盈率超过10倍就没有什么戏可唱了。
(2)账上现金充足,私有化后好还贷呀。
(3)有绝对控股的大股东,公司才有足够的股票拿去抵押。
(4)这个公司的老大,得是有本土情节的。国际派的公司,估计更乐意在国外上市。
如果有一个标的,买得并不是那么舒服,那么随着持有时间的延长,这种不舒服感就会越来越强烈,直到有一天把它卖出了,就舒服了。能让自己舒服的标的,是很少的。
@酱骨架:就跟婚姻一样。
@柳下渔翁11:主要是股价不涨,所以你不舒服,要是涨了,你就觉得很舒服。如果判断不出谁将胜出,那就投资那些已经胜出的,这相对容易一些。
@staring:请问方丈,如何把握科技股投资的确定性?
@不明真相的群众:很难把握,你需要了解行业和用户需求,了解产品和商业模式,了解公司治理结构和实际控制者的人格品性。
@XVQINGSHAN:请教怎么看超跌股?
@不明真相的群众:那得看是因为什么原因跌的。理论上说,如果一家公司经营失败,股权是可以归零的,所以无论怎么跌,都不能说是“超跌”,但有时候,公司只是遇上可以克服的危机,投资者的情绪有可能放大这种危机,导致股价低于公司的价值,这时候“超跌”就可以成为很好的买入时机,可以参考巴菲特买运通股票的事例。所以,最核心的是你有能力判断公司的价值,从而判断是不是“超跌”。当然,如果有一个“壳”价值的兜底,这个“壳”价值也是浮动的,就很难判断。
@starringlu:我觉得变化快是巴菲特不投科技股的原因,我自己也没想好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不明真相的群众:有可能这是一个认知误区,有些你认为不变的行业却能变化很大,有些你认为变化很大的行业却一直没啥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