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全世界流泪”,“全人类痛哭”这类高大上的言论?
一时间没明白这个问题从何而起?但是听着耳熟,后来想起这是去年4月份巴黎圣母院被烧毁的时候,有一些人在网上哀叹文物的焚毁,好像还号召捐款修复圣母院,他们的文章标题使用了“全世界流泪”,“全人类痛哭”这些比较竦动的词语,从而引起网友情绪反弹,发动群嘲。
就是这么个事,其实这不算个什么事。
一个八百年的,举世闻名的,藏有丰富文物的老建筑被大火烧毁,当然是令人遗憾的事情,引发一部分人的悲伤流泪,也是正常的事情。毕竟历史如此悠久,有很多人在与它身边出生、长大、老去。
承载时间情感的建筑,特别是这种不断积累文化的人文景观,很容易成为一个人生命中的地标。
这样一个地标的消失,让那些与之有情感关联的人悲伤流泪,是人之常情。
但是“全世界流泪”,“全人类痛苦”就有些夸张了。把这件事情联系到咱们历史上的圆明园事件来进行激烈反驳,实际上也没什么道理。
时代不同,国际环境不同,阶级属性不同,人也完全不同,这二者之间不具备可比性。
做人看问题呢,不能太偏颇,不能因为“非我族类”就把事情性质故意混淆来表达自己。
我们可以嘲笑法国人在二战期间的投降速度之快,战绩之狼狈不堪,但是我们同样同情在德国铁蹄下被蹂躏的法国人民和物质文化。也只有这一时期的巴黎,能和圆明园大火的战事性质可以同等视之。
相对而言,中国圆明园的官方回复就逻辑严密,同时彰显大气。
大火和被侵略都是灾难,但是各民族的灾难,而且互有异同。彼之蜜糖,吾之砒霜,我希望你远离灾难,不代表我认同百年前对我实施的苦难。
文物是人类文化的物质文明,但是我们以前说过,文化是有地域性的。
不要说巴黎圣母院多么蜚声国际,我们今天去西北找个小朋友来问,大多可能根本不知道圣母院是什么地界,但是你要说起圆明园,那可就无人不知。
这种地域性会抹杀掉对人类共同财富被毁的遗憾。
或者说,人类从来没有所谓共同财富,有的只是在利益集团内部的共同财富。而国别,是最大的利益集团之区分。
中国人,永远不可能和法国人感同身受。
无论是生活习惯、宗教文化、精神追求,没有三四代的本地化是不可能相融的。
有些朋友说要高看一些,站到人类共同命运的角度去看问题,就会发现这文化的意义,因此而悲恸。
这纯属放p。
庄子早在两千年前就已经站在人类精神的天花板之上了,你若能悟透逍遥游的境界,什么中国、法国、圆明园、圣母院,在眼里都是灰烬而已。
你还站高点,这点东西不过是“道”的转换罢了,有什么可惜的?
再则说了,你可惜,有用么?
世界上的事,你要往高了拔,进入哲学范畴,那什么都毫无意义。
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物与物之间,正因为绝大多数人没有哲学高度,才多姿多彩、精彩纷呈。
这些人“全世界流泪”,“全人类痛哭”为什么讨人厌?
你说他不分敌我是非吧,他跟你谈人间大爱,你跟他谈顺天应人吧,他一脸懵逼。
庄子高邈,我们很佩服,这些其实没有精神层次的人,用装大爱来自我区分于“不哭的人”,以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就容易让人恶心。
水平不够还装,是最讨厌的事情。
人类对高于自己的精神探索者是敬仰的,讨厌的是明明你和我水平差不多,却假装比我高级——而且本来这句话我想在朋友圈发的,却被你抢了先。
这可是真真的讨厌,不骂你们骂谁?
回到这个事件本身,从现世来讲很遗憾,但即便是圣母院本国公民,也未必会为了一座房子被烧而流泪。
从人类大爱来讲,烧个房子算什么?毁于战火、毁于灾难的文化古迹还少吗?
在时间眼里,一切都是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