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哲思想法

家庭理财不得不知的6个原则!

2021-01-06  本文已影响0人  张小杰007

在中国谈理财很奇怪,如果你跟一个人谈收益,给他推荐一个收益特别高的理财,那么他会毫不犹豫地相信你,如果推荐的理财亏了,他就说你骗他。如果你给他推荐一个理财方式,或者全面的理财规划,比如让他购买一份保险产品,那么他会毫不犹豫地拒绝你,他会认为你在中间谋取私利。

分析其中原因,是因为中国的财商教育的匮乏导致的。在中国,理财这个概念从2004年才刚刚起步,当年9月光大银行首个获批开展人民币理财业务,这一年被称为"理财元年"。到现在也不过16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市场上从事专业理财工作的人还比较少,理财观念的渗透还比较浅显,中国的理财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

大部分人谈理财,开口就是股票基金债券,上来就是利息和收益,他们把理财收益等同于存款利息。我想,这也是固有僵化的观念所致。很多人关于理财的概念,还停留在简单的存款利息阶段。当我们打算把钱存入银行的时候,我们自然会选择利息更高的银行,因为有银行信用作为背书,我们不用考虑风险。比如,很多人去银行买理财,关注的只有收益,会拿出不同的产品来对比收益,然后选择高收益的产品。但是,高收益的背后往往意味着高风险,这种认知的僵化导致很多人通过理财反而损失惨重。

对于理财规划师来说,现在的市场并不是特别好做,如果无法在短期内给客户提供高收益,就意味着失去客户,因为很少有人有耐心听你做财务规划。

但是,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家庭理财却是不能避开的话题。能够做好家庭理财的人和不做理财规划的人,会收获完全不同的人生。

今天在读《银行行长不轻易说的理财经》,整理出几个做家庭理财需要知道的原则和概念,希望这些原则可以带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1.财富自由度

财富自由度就是投资理财收益和日常开支的比值:

财富自由度=收益÷日常开支。

比如你一年的日常开支是5万,你的理财收益能够达到5万,说明财富自由度是1,也就意味着单单靠理财也能生活下去。如果大于1,就意味着你不用工作,你的资产也能不断增值。

这个理财收益最好能够保持较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不能今年转5万明年又亏3万,应该持续稳定地带来现金流。

如果你的财富自由度远远低于1,意味着你要全靠工作来养活自己,生活的幸福程度和选择就会很少。

所以,我们要通过增加理财收益来提升自己的财富自由度,同时,要控制自己的日常开支。当我们能够控制在一个平衡点,那么,我们就会更安全,生活也更加从容。

2.流动性比率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应急账户,能够保证收入中断时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开支。

比如今年的疫情,很多人几个月时间都没有上班,如果没有应急账户,后果是很可怕的。

流动性比率=流动性资产÷每月支出

它代表着我们的流动性资产,也就是现金,能够维持几个月的开支。这个比率>5是最好的,这样可以在收入中断的情况下生活5个月时间,有一个足够长的缓冲期。太低了无法保证正常生活,太高了也影响财富的增值。

3."10法则"

也就是保险保障的保额要10倍于年收入,且保费支出不高于10%的年收入。

比如你年收入10万,那么你的重疾险保额,定期寿险保额要在100万左右,并且保费支出不高于1万元,如果工作稳定,可以略高于1万,在1.5万左右。

保险只是家庭理财的一部分,并不是越高越好,买得多不如买得合适。

4.养老金储备

现在是60岁退休,按照预期活到80岁计算,那就要准备20年的花费额,用作退休后的开支。如果早点准备,这部分资金就有很长时间用不到,可以用于投资。可以抵御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还可以增加收入。

5.偿债比率

这个比率就是你的流动负债占你的流动资金的比例:

偿债比率=每月偿债额÷每月收入

这个比率不要超过35%,比如你月收入1万,你的总偿债额不要超过3500元。如果超过这个比率,你的正常生活和储蓄就会受到影响。

有人可能会说,房贷应该不受限制吧,总不能不买房子吧?几年前有个词叫"房奴",代表的就是买了超出自己偿债能力的房子,每个月的收入还完房贷所剩无几,反而过得很苦逼。

房子还好,最起码不会贬值,特别是买车,如果贷款买了很贵的车,开着车还着车贷,过着清贫的生活也不好受不是。所以,要视自己的收入能力来买车,不要贷款买车。

6."100法则"

这是一个计算股票资产占比的标准,也就是我们用100-自己的年龄,就是我们股票资产所占的比例。比如今年30岁,那么股票资产最好不要超过70%。

这只是一个参考,对于不同风险偏好的人比例或高或低,但是永远不要all in,也就是说,不要把所有资产都买成股票。毕竟股票只有卖出我们才能拿到现金,股票的波动也大,特别是到老了需要用钱的时候碰上股市调整下跌,割肉卖出就不划算了。

正所谓"知易行难",开始的时候肯定有很多东西放不下、拦不住、受不了,就像暑假后开学,过惯了懒散的生活,有规律的生活就不适应,对开支的预算和投资的规划会造成一种制约感,但是只要开始,慢慢就会有收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