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字集

论陈胜吴广起义的失败

2017-07-20  本文已影响0人  孔庆羽

        这篇文章源于《史记》课程。但是要求是写“论陈胜吴广起义的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我觉得还是写不了成功,因为……他不能算是完全成功。这么说还不是最靠谱的说法,如果把起义分成好多阶段。只能说他起义成功,但是最后还是失败。

论陈胜吴广起义的失败

          陈胜吴广起义是一次农民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可以作为整个的开端。把整个分为两个阶段还是比较完美的。第一阶段:陈胜吴广杀掉了的几个秦二世的几个士兵,只能这么说了。第二阶段:起义失败。陈胜吴广起义是历史第一次农民起义,他最后失败了,我认为原因如下

          首先,陈胜忘本。陈胜曾在家中耕地时也就是说他是个农民。他对另外一名农民说过:“苟且贵,勿相忘!”这说明他在称王前尊重每一个农民。但在陈胜称王后,那个农民去找他,还和陈胜王周边的人讲了讲他之前,也就是他贫穷时的一些话。陈胜认为丢人,便下令杀掉那个农民。    这怎么说?若是说:那个农民自找的,对王(陈胜的自封“张楚王”)的不尊。虽说陈胜的王不是“正统”。但也有王该有的荣誉感。

          二来就只能说陈胜“所任诚不良”了。”陈胜穷困的情况,陈胜认为丢了他的脸,就把那个人杀了。二是陈胜所任用的人,既不是有才能的人,又不是正直的人。他用朱房做中正(就是管人的),用胡武做司过(就是管监察的)。文武官员的考绩结果都掌握在这两人手中。这两个人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就任意加以罪名,不送法官处审理,擅自审判处置。这样一来,君王维系统治的用人和刑赏大权全乱了。陈胜派出去的将官就不敢再亲附他,自己有了地盘和实力就各自独立,陈胜的管辖权力大大降低,不失败可能就是奇迹了。

        最后一点,比较概括。农民出生的陈胜,他依靠他的造势,使得一些农民可以相信他,跟着他,农民归农民。农民本身出身卑微,好不容易有领导了,那就跟着领导走。但那些地主家的人出生本身就很好,怎么可能听他的,怎么可能信服于他。哦,对了,地主,不光是出身好。而且受到过教育,高等教育,怎么可能,听一个文盲的话。况且这文盲还有一个大缺点,太容易亲信别人的话了,因为这个文盲自身不够强大,遇到强大的个体就更容易信服,好像找到了靠山,找到了领头人。起义后期对朱房和胡武二人十分信任,以致二人专权,而疏远了其他的将领,听信谗言,诛杀故人,围攻荥阳的起义军将领田臧与吴广意见不合,竟假借陈胜之命杀死吴广,结果是导致了这支军对全军覆灭。恰恰此时群雄割据,他们的地盘又微乎及微,少到可怜。有是秦朝围攻的对象,不光要处理内部矛盾,又要对付敌国外患的大势力。人本来就少,还要分很多地方用,是要毁灭的节奏……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了,但为农民起义做了 一个不小的开端。


后记:可能你会说为什么这文章就加一张图片。我觉得写历史这方面不必要加那么多图片。也没有什么图片适合这里,毕竟莫测的历史要留给人们想象的画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