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三原色

六年前Ellen自己琢磨出来教育的三原色,特别开心,做了PPT,在主题家长会上发布,当时还很欣喜,但是真正实践到了此刻,
才更深刻的明白:
教育三原色的能量。
家庭,学生,老师(学校)
一个问题发生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办?
孩子上课不配合,有情绪,我们作为老师要请家长吗,
还是找孩子单独聊,是聊情绪,还是处理事情,并没有标准答案。
最近发生的事情X上课的时候卷子不及格,当然不是完全不会,就是不想做,随便一做,没有想到那么差,自己也无法接受,就不订正,自己和自己刚在那里,骑虎难下,自己也难受,但是很难一下子进入订正的状态,孩子当然不愿意这个事情直接被家长知道,也知道自己不在理,但是正确的事情——不想现在做。
因为:我不爽。
我不爽,我怎么考成了这样?
我不爽,老师,同学们都能玩游戏了,我怎么办?
我也喜欢玩啊,我想玩,我不想面对这个分数,这么多错题和这个糟糕的分数。
Ellen做法:
考试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发现那些确实不太会,你现在订正了,我希望你在真正的期末考试的时候,遇见这样的题目,全部都会,不再错了,自己订正,可以看书,订正完,就可以玩了。
说一次其实没有效果。
X的身体自然开溜,情绪也是飘飘然,要让孩子的理智回归身体,不是一瞬间的事情,相信相同的情境在家庭里,学校里也上演无数次,X已经熟悉了套路。
但是,老师是干什么的呢?
老师就是守护学习原则的人,老师就帮助你建立正确学习观的人。
僵持2分钟,5分钟,10分钟,30分钟,40分钟,50分钟,下课了,同学都走了,X被留下来,但是Ellen这次没有当面给孩子家长打电话,孩子要晚回家一定要说明情况,但是给孩子留面子非常重要,所以发信息简单说一句就可以了,不评价,不多说,也不过度关注孩子,只是坚守原则。
温柔的坚持:自己订正吧,你都会,订正完给我看。
最后,花了40分钟在教室里一个人订正,中途当然还是会走神,但是不过度关注。大原则在,X离开教室的时候不仅订正完所有错题,还把自己心爱的漂亮的玩具送给了Ellen.

反思:
这个玩具会提醒Ellen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一个老师坚持自己的基本原则,孩子可以获得能力,责任的增长,也会真正认可有原则有坚持有要求的老师。
家长反馈非常重要。
青春期的大女孩在学校里受了学校乌龙政策的替罪羊,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打击,屏住一口气努力了大半年本来能进的小尖班,突然进不了了。
家长怎么办?孩子经历了这么多,我们还是只看成绩吗,不可能啊。
青春期的孩子是非分明,非黑即白,和英语老师发生了重大的冲突,被老师治理了一周,一个大女孩被罚站一周是什么经历啊,怎么可能还有心思学这个学科呢?
这些信息不知道,这些心结不解开,根本不用谈学习内容,都是瞎扯。
孩子满身委屈和怨气,看什么能顺眼,那个整她的老师和这个学科被绑定了,看到英语就想起这个老师,怎么能学进去啊,要帮助孩子排解情绪,才有可能进入学习内容。
正好那几周Ellen感冒发烧,浑身无力,没有精神讲大道理,就聊天,把自己趴在桌子上,听孩子聊这个事情,和孩子摊开来聊,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的坚强,只是需要一个情绪的出口。多听,少说。
孩子在家每天磨蹭到12点才能写完作业,小学4年级作业当然不多,但是一直这么磨蹭下去,简直是对全家人的折磨,孩子无法控制自己,家长也很难控制情绪,摩擦也再所难免,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有关系,补习其实补得了知识,但是远远不够,如果家长不是当面告诉Ellen,我也不会知道家长真正的痛点在这里,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很好,复习不到位,时间不够,因为作业总是磨蹭拖拉。
虽然很多小贴士和方法,但是要把锦囊真正给予家庭是一个过程。
Ellen愿意把三原色里的“自己“放进去,看看能不能真正帮到这个可爱伶俐的孩子。
那就是让孩子来Ellen家里,因为有很神奇的事情曾经发生过。
Rock是来Ellen家里背单词几天后,彻底改变了英语学习的状态。
希望N在寒假有机会可以来Ellen家,不是教什么方法,主要是用Ellen个人的环境和影响力,影响孩子,不是学英语,当然有方法,但是方法和人是分不开的。
Ellen家里没有太多玩具,没有电视和沙发,只有书架,书,孩子在这里不学习挺难的,最关键的是——Ellen在家的大部分时间自己都在学习,人是会影响人的。
Ellen不敢保证一定会发生什么,但是我愿意试一下,为了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习体验,整个家庭不再生活在每天陪孩子写作的痛苦中。
家庭,孩子,老师(学校)这三原色都有各自的作用,又有互相的作用力。
我们一起伴随孩子,共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