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总得有种兴趣
生活其实可以很有趣,在繁忙劳碌的八小时之外还有无数的惊喜等待我们去发现。不妨去培养一种兴趣,大可上升到国家,民族,政治,宗教,军事,小可细致如琴棋书画,花鸟虫鱼,让单调的生活变得色彩斑斓,更富乐趣。
有人说:一个人若是没有一项痴迷的兴趣爱好,就不值得交往,因为这个人没有深厚的感情。可见兴趣在人格塑造方面占很大比重。
小瑜是个日记控,因为每天必做的事除吃饭,睡觉外还坚持写日记。随着网络的普及,微博的推广,她逐渐成为微博控。她坦言说微博所带来的乐趣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她坚持把每天的喜怒哀乐记载在微博中,也会把每天的所感所悟记载在微博中,也在微博上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微博是她工作之于打发时间,抒发感情,调整自己心情的栖息地。她的兴趣就是经营自己的微博,享受分享的乐趣。
兴趣是一个人率真的表现,兴趣越浓,说明他花费的心思越多。所谓“痴”,就是长久地付出不变的感情,能够在一事一物上如此下功夫,这样的人是单纯可爱的。幽默大师林语堂就多年嗜烟成癖,戒也戒不掉,干脆自嘲说:“自己死后的墓志铭可以写作‘此人文章烟气甚重’”。
兴趣不但可以陶冶我们的性情,丰富我们的情感,也可以让苦涩的生活变得甜蜜。《人生若只如初见》作者安意如,患有先天性脑瘫,从学校毕业后,安意如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开始上网,慢慢养成了写字的习惯,这个兴趣,如同一场甜蜜的恋爱,她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她长期泡在“金庸客栈”发一些文章,逐渐得到网友的认可。
在“客栈”朋友的推荐下。安意如出版了第一本书,受到广泛的好评。她甚至还迎来了爱神丘比特之箭—————这都是兴趣惹的“祸”。
人生不过百年,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觉,上学上班又要占去三分之一。其余时间要忙于交际应酬维系家人感情,大多时间都花在“别人”身上。只有兴趣是自己的,是滋润自己,丰富自己,娱乐自己的。你不必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却可以让精神有个寄托。
不管你在职场中折磨得多么筋疲力尽,有个好玩的“兴趣”在那里等着你,心里总有个地方是甜的,如果说人生充满苦难的话兴趣就是最好的一块糖。
201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