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转(二)

华姐有三个妹妹,一个哥哥。当时,家里的男孩子是不管俗事、只管读书的,所以华姐从小就当成家里的老大,跟着父母料理家里的事务。
那年,三妹丽艳到周边乡镇下乡插队,做知青,在集体户里干农活,挣工分。
农村的生活可想而知地艰苦。
夏天,即使最热的时候,知青们也要去地里除草,捉虫。晚上,还要忍受蚊虫的叮咬,和从门窗进来的老鼠的偷袭。
秋收的时候,掰苞米,背苞米,拉柴火,起土豆,腌白菜,这些农活对男人们来说,都是重体力劳动。年轻的知青们,不管男生女生,却都一样下地干活,一点不含糊。
冬天,在四面透风的房子里,能有足够的柴火把炕烧热,就是很幸福的了。偶尔,大家还能弄点土豆,放在灶坑里捂熟来吃。
这样一年多的时间,丽艳似乎已经适应了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生活。
因为能吃苦,干活不偷懒,从来不请假。一年到头,在同来的知青里,丽艳的工分是最多的。
丽艳觉得,人这一辈子,没有什么苦不能吃,做一个农民也没什么不好。
至少,每天能干活,干活,有回报。
不管做的是哪一行,是农民,或者是别的什么职业,只要认真琢磨,踏踏实实地,把它做好,做到极致,这就是成功。
直到有一天,做教师的父亲给丽艳寄来了一封信,说今年国家恢复高考了,家里给她邮了一些书,让她每天干完活抽空学习。
丽艳看了信,并没有把这个高考当回事,她心想着,看书学习,不耽误挣工分么?这哪行。再说,扔了好久的功课,在这一年半载的时间里,白天挣工分,仅仅晚上复习,这样就去参加高考,也不现实。
后来,父亲知道了丽艳的思想状态,就托关系,把她调回城里,也不给她安排工作,只让她在家好好复习,准备参加高考。
被断了后路的丽艳,这时心里也想明白了,不就是高考么?谁规定她就考不上呢?
她终于下定决心,背水一战。
家里的人口多,房间窄小。
父亲在院子里的一块石头前,用木板搭建了一个简易小书桌,丽艳每天坐在大石头上,趴书桌学习。
华姐当时在街道木器厂做会计。
天凉了,华姐找来一块狗皮褥子,帮丽艳铺在石头上,免得着凉。
每天天刚亮,丽艳就坐在大石头上,看书背题。一直到天黑,看不见书上的字了,才回家。
虽然年纪轻,但丽艳记着老父亲的一句话,“高考能让你除了做农民之外,还可以选择另一种不一样的人生。”
这样,丽艳在家里复习了半年左右。
冬天,高考。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丽艳不负众望,考上了一所省内的医学院。虽然是专科,但也足以让她改变命运,让她走向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医学院的求学经历,为她将来和华姐几人创办医药企业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