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与其

2021-02-13  本文已影响0人  岳洋芊里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孔子说:“太过奢侈就会骄狂,太过节约则会固陋,但与其骄狂,宁可选择固陋。”

“奢”与“不逊”,都是在意外在的看法与评价,所以会可以展示、表现给别人看,所以奢与不逊就很容易犯错误。过“俭”也是不好的,因为太过节俭就会“固陋”,表现就是见识短、死心眼,扣扣嗖嗖,对别人不好等。

孔子就说,如果必须二者选其一的话,还是固陋一点好。但是,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

俭,是恋物,恋的是外在的东西;奢,是恋名,恋的也是外在的东西。老子说过,君子为腹不为目。所以,为名更难断,为物更易断。

孔子认为,宁固这个东西更容易改,好比,一个人坐习惯了经济舱,突然让他去坐头等舱,他能马上适应,但如果坐惯了头等舱的人你让他去坐经济舱,就很难适应了。而奢所带来的“桀骜不驯”这个问题,特别容易犯错误,容易骄傲。所以孔子希望,你与其恋名,到不如恋物。

但最好的状态就是,既不奢也不俭,中庸。也就是我们能够做到慷慨,同样也能够做到爱物,也就是我们会懂得珍惜,而不是浪费。所以,我们还是要多学习中庸的道路啊。如果实在不行,宁可节俭一点,也不要过于奢华。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总是胸怀宽广,小人总是忧愁悲伤。”   

君子坦荡荡,是因为君子求诸己。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对,自己哪里需要改进,所里,君子胸襟坦荡。他们并不把自己的成功与否,幸福与否建立在对别人的依赖之上。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小人常戚戚,他们永远有心事,走到哪里都是一副心情沉重的样子,与人的矛盾多,且焦躁不安。因为小人求诸人。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一切都寄托在他人身上的时候,他的内心全都是被外在的东西牵动的。外在的东西我们是无法控制的,所以这就是导致小人焦虑的原因。

但我们要知道,我们所要面临且要承受的一切,都是自己做出来的。导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的原因,就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行所当行,我们要做好我们能够控制的事情,那些我们不能控制的,让它该发生就发生吧。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孔子温和而又严肃,威武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详。

菩萨心肠、金刚怒目。需要的时候能发脾气,但总体来说是温和得。

有威仪但是不咄咄逼人。威仪是一种打仗得状态,但是没有进攻性。

恭敬,恭是对自己,敬是对他人的。

孔子一个人的时候可以端庄,谦恭,同时又给人安稳安详的感觉。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往往是协调的。

修行到一定程度,一个人的内心就能够从外表显露出来。人慢慢长着长着就会长成自己培养成的那个样子。

可亲而不可犯。

一个人20岁长得不好看可以怪父母,但如果40岁还长得不好看,那就只能怪自己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