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依稀灯火明,如今不见掌灯人 ——怀念我的文学引路人牛林老师
梦里依稀灯火明,如今不见掌灯人
——怀念我的文学引路人牛林老师
清明节前夕,我和领导请了假,便回到故乡,在县城碰到文友聊家常,当我从文友嘴得知:牛林已出逝2年了,我才知道泪流脸颊,想起了九十年代我和牛林老师的一些交往,是他扶助我走上了文学的道路。又想起了故乡没有灯光的艰苦日子......
1998年夏天,高中毕业的我没考上大学,又回到了我偏僻贫穷的东张村。村子被大山包围着,惟有一条山路通向外面的世界。高考失败的迷惘让我成天闷闷不乐。也许是母亲怕我承受不了农村苦累的农活,下地干活的时候没有叫我,任村会计的父亲除了开导我外,常对我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可我始终不能从落榜的失意中振作起来。
我家屋后边是一座山,我吃过饭,爬上这座山,看着西边的残阳徐徐落下,雾霭浓浓的村庄升起缕缕炊烟,飞来飞去的乳燕在空中盘旋。一天,我看见女友喜儿推着自行车后座架上放着一箱东西沿着山路向我家走来,女友喜儿大老远看见我坐在后山岗上,喊道:“加林哥,《乳名》下来呢,你来看是啥东西。”我起身从山岗下来,我两手掂下喜儿自行车后座上的纸箱,放在小路旁,扯开包装带,露出的是一摞摞《江门文艺》。原来这是喜儿到邻村她姐夫家走亲戚时,看见姐夫家好多《江门文艺》,给我带回来的!喜儿知道我一直喜欢文学的,知道我在高中时曾发表过文章,经常和她讲《江门文艺》好看,特别是农村.悲欢离合的故事,喜欢看。
从此,我不再寂寞,每天和二哥放鸭到很晚才能回家,回家后,我就拿出一本《江门文艺》跑到后山岗,痴痴地读起来。在那艰苦忧郁的日子里,那箱《江门文艺》成了我寂寞岁月里最好的精神良药......
因为《江门文艺》的鼓励,我早已从苦闷中走出来,而且还成了一家省报特邀记者,又被镇党委提升为:镇府专职报道员。从此以后,领导给我订了写稿任务,我的稿件像仙女撒鲜花一样飞向全国各地媒体。
我心里纳闷:从此以后,与文学断交,正想用砖头砸钢笔时。一 位 南阳的文友告 诉 我:“你 去 请 教 请 教 牛 林。”我说:“我 不 认识 啊 ! 只 在 报纸 上 看 到 这 两 个字。”她 告诉 我 说:“牛 林 是 你 县政府办公室 的人 ,以前在宣传部专抓宣传工作,我在报纸看过他扶持通讯员的事迹呢?对人可热情 啦,牛林老师不会不理你的!”我 心 想:人家是 县 政府的干部,能理咱这个乡巴佬吗 ? 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 还 是把 自 己 采 写 的 法制通讯《嫁不出去的姑娘》稿 子 寄 给 了他;
大概半个月,我收到牛林的回信:“张子保你好!投寄的新闻通讯写的不错,很有文采,但没有达到发表水平,建议多读名家书,多写,多到当地宣传部讨教经验,还 将 经 他 修改 后 的稿 子 抄一 份 寄到 《农民日报》、《河南农民报》,另 一 份 又 寄给 了 我。在 回 信 中,他 向 我 讲 了 那 篇 稿 子 的 修 改 情 况 和 一些 新 闻 写 作 知 识。还 热情地 询 问 了我 的 家 庭、年 龄等,最后 还 叮 嘱 我:“以 后 有 什 么 困 难,还 可以 来信,咱 们 一 起 想 办法”。当我读完这封信的时候,心里一阵阵地漾着一股股暖流。
我写稿的热情高涨起来了,在当地宣传部牛林老师的鼓励下,我报读了河北新闻系大专班,经过三年的“充电”,我的新闻、文学写作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离发表作品尚欠一定的“水准”。文章发表不了决不罢笔!从1998至1999年,我开始了长达2年的潜心“磨剑”,经历了无数次退稿的痛苦和遭遇别人的白眼,但我心中的“新闻、文学梦”却丝毫没有改变和动摇。
有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1月25日,我正在常闵村大徐庄给姐姐帮忙盖房子,姐夫说镇邮政局送来的信件交给学校,个别教师偷偷拆阅别人信件。二、三个月没人管,群众怨声叹气。不久学校卖货郎见到此事,非常气愤,义务为群众送信件。我听后觉得是个好素材,有报道价值,遂深入采访。写了题为《挑货郎担的“鸿雁”》通讯寄给编辑部,,3月9日,该通讯在《驻马店日报》第一版上发表了,编辑还加上了社论.。随后《河南日报农村版》转载了。我至今还记得当时欣喜若狂的情景。那天,我从报摊上买了20份印有自己名字的报纸,来到了后山岗上面望着湛蓝的天空狂吼……
由 于 牛 林 的 热情帮 助和 我 常看 报纸进步 很 快,我发表了不少小说,新闻通讯,有些作品还获了全国大奖。由于新闻.文学写作报道成绩突出,经县宣传部研究决定,我调到县电视台上班。“鸭老板当上记者啦!”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村子里引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轰动。
我去县里上班 这 天,父亲坐在门栏上,嘴里吸着旱烟,狮子狗摇着尾巴窜来窜去,父亲沉默一会儿说:“贡献《笔者乳名》,你现在当上了记者了,要感谢县里的牛林老师,无亲无故的培养你成才,是你的大贵人呀!要买 些 东 西 去人 家 屋里 坐坐; ”哪 知 我 这个 打 算 与一位 同 行 一 讲,他 连 连 摆 手说:“不 行,不 行,牛 林 的 脾 气 我 清 楚,你 带 东西 到 他家,一 定 会 吃 闭 门 羹 的。 ”我 只 好打消 这 个 念 头,将一 腔 感 激 之 情 埋 在 了 心 底。
我每天采访回单位路过牛老师办公的县政府一楼,都是办公楼竟“铁将军”守门。
有一次,我走到牛林老师家居住的小区大门口,正想敲门时,想不到开门的正是牛林老师,他夹着公文包正欲出门。见我来了,就问:“你是哪位?”“我是张子保”!“你好,你好!”牛老师忙引入赐座。客厅里只有我和牛老师,他对我问长问短,接着,牛老师问我有没有新作带来,我连忙把稿件奉上。他接过稿件,粗粗的看了一下说,“你稿件多,留下来我晚上加班看,看完我会写信的。
写作,要选材新颖,故事情节要吸引人,不要无病呻吟。最好写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让人看了更有真实感,更有说服力。你以前的稿件都不错,但不要骄傲。”我听了非常感动。把我的顾虑都打消了。就我而言,我文化水平不高,第一篇作品《彭桥乡农民为子女建书房》得以发表,是牛老师“大动手术”的结果。他说,文章题材新颖,仅此而已。如果牛老师把它作废的话,也是说得过去的,但我还会不会继续笔耕就很难说。说不定我会灰心丧气,中断写作。
到现在为止,我总算在全国文学刊物发表2000多篇作品,出版小说集《小小说发表之后......》打工文学作品三部,又加入了广东省作家协会、世界华人作家协会会员。2007年8月1日,我创办了<新莞人>报,至今已办10期,会员500人。<中央电视台>、<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作了报道。引起了香港作协主席《香港文学》主编蔡丽双的关注,蔡老师还为《新莞人报》题词,得到文艺界和文友们高度好评。由于我的成绩突出,再者我还为中央纪委提反腐建议10条,采用5条,后被伯乐李社长发现了我,经她推荐我进了中宣部主管的某媒体工作。这都是牛老师栽培我鼓励我的结果。
牛老师对我说: “ 张子保,你的新闻稿还写得不错,散文.小说还欠一些火候。望多练笔!
其一:语言关。多多看看《现代汉语》先过语言关。
其二:提高对文学理论的认识。这是一门学问,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无论小说.散文有一套写作理论和规律。找一些这方面的专著研读,对文艺.文学的本质尤其要有所理解。文学是是意识形态,是与作者的立场.思想.情感等联系在一起的,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写作就是盲目的。
其三:提高思想修养。文学是反映生活的艺术。也就是你对客观世界,客观事物的分析.认识.理解,感悟,发现能力的写照。因此,只有思想正确,才能反映恰当。
其四:多读.多写.多想.多改。这是文学爱好者常问作家的秘诀吗?这“四多”就是秘诀。特别强调要多读经典文学名著。
其 五: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细致观察各种人和事,灵感会不期而至。
牛老师侃侃而谈,我静静地听着,细细的品味。在这番谈话中,可以看出牛老师的高尚人格和奉献精神。牛老师让我吃水果,随后又送给我一本他写的《新闻作品集》扉页写着:张子保先生《后面两个字没看明白》交谈在欢乐的气氛中进行,我一抬头看手表,一下午二点多钟了。牛老师耽搁了你宝贵的时间,我要告辞了。
十五年来,有挫折和失败,有成功和喜悦,没有改变的是我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心里还一直有牛老师的话再耳旁激励着我前进。牛老师病逝了,工作繁忙的我,只有在首都平凡工作岗位上,默默向牛老师致哀:“牛老师,一路走好!”四十多岁的我,也许也称得上已拥有一些东西,比如小康物质需求,无足轻重的青年作家称号,天南海北一批肝胆相见呼风唤雨的朋友。但这些,离我理想的成功还有太大差距。我知道,我不够勤奋,时常松懈,但我化悲痛为力量,不给牛老师丢脸,一定能努力建构属于自己的顶尖木屋,用手中笔,为故乡的父老乡亲,为全国的兄弟姐妹们,深情歌唱!
作者简历:
张子保,资深媒体人,河南省正阳县人,毕业于河北大学传播学院学系,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作家班,北京写作协会秘书长,多家刊物编委、网站的版主、顾问和评论家,因多起特殊案件维权,曾多次受到中共中央高层领导的亲切接见并给予高度评价。他在多年的工作中,共发表评论、纪实作品若干,曾因为报道《群众为县委下跪》一文,而轰动国内外。
张子保写于北京
2023年4月10日深夜
修改 于2023年4月13日
《撰稿:张子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