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感

2023-01-05  本文已影响0人  伽陵頻迦

最近这两年不爱读书,心静不下来。

读一本书,也急功近利总想着能立刻对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但其实并非如此。

前两天读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初看完一直在想怎么才能用到生活中,工作中,但毫无头绪。

今天和小豌豆相处中的两件事,突然顿悟,读书的用处不在此刻,而在彼时,在你真正和书中内容共鸣时。

豌豆最近爱喝奶粉,不吃饭,大抵是自己吃饭比较费劲。

不想给他养成依赖,中午没给喝,哭闹不止,心情烦躁,训斥了豌豆,最终婆婆用酸奶哄下,告一段落。

晚上11点多,又要喝奶,太晚,不想给喝,各种哄,各种闹,期间我的心情也很烦躁,不明白讲明白的道理为什么就听不进去。

就在准备发火时,心中闪出两个念头:儿童自我状态、温柔且坚定。

想到“儿童自我状态”是因为想到了书中主人公“蛤蟆先生”的遭遇,父母的严苛给他的童年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痕。当一个孩子幼年时,他依赖父母但又无力反抗父母。作为父母如果不能理解孩子的生理需求,还用严苛暴躁的方式去对待孩子,那带给孩子的将是双份的“心理无助”。不想将这样的无助带给豌豆。也不想成为用强势逼迫孩子妥协的妈妈。(不希望将来的他变得:顺从、讨好、“听话”)

所以,尽管内心烦躁,却始终耐心哄着孩子,最终豌豆平静进入梦乡。

想到“温柔且坚定”是发现原来耐心陪伴和哄劝是“温柔”的方式,但“11点多了不能喝奶粉”是原则必须坚守。

对待孩子方式要温柔,这是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

对待原则要坚守,这是用无言的话语告诉孩子你的态度。

而“儿童自我状态”和“温柔且坚定”都是读书告诉我的。

读一本书,当下也许我们并不真正理解,但它会成为你的一部分,在你人生的某个节点,突然回应你。

摘抄:

《无声告白》: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那些曾经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我们无法确切的解释它们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什么样的印记,但我一直相信,总会在某个时刻,这些零星的碎片会汇聚成一束光带着我们穿透那些迷茫的黑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