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随笔ⅱ(7)
不闻龙醒裂冰河,却见长空大雁过。
且趁春寒还料峭,出门漫咏定风波。
今天是“九九”第五天;前天,是春天的第三个节气惊蛰。
俗语云:“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此话虽然主要针对的是黄河流域,可对于关外来说,也大差不差。
这不,上周日去乡下山上给老岳母上坟,偶然望见天上正有一队大雁由南向北飞,不时发出“嘎嘎”的叫声,响彻云霄。
至于“河开”则出现的更早,只不过是随着天气间歇性地冷暖拉锯,河里的冰也反反复复地化了又冻冻了又化。
离开乡下时,大姨姐又现从缸里捞出几棵酸菜来给我们带上,嘴里不忘叮嘱一句:“到家得切成丝儿放冰箱里冻上,以后这天儿放不住了!”
我理解,大姨姐的言外之意便是,这几棵酸菜是最后的了,再想吃,得等明年了。
跟北京相比,这里的春季显得比较长,竟然会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因此,在室外行走,很多时候都会感觉春风料峭的。
每每这样的时候,也就情不自禁地会想到苏轼,想到那首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定风波》。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显然,东坡此词作于春季。
写到此,您大概也记起来了,东坡的另一首妇孺皆知的作品也作于春季: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当然,单凭这两首作品并不能断定东坡写诗与季节有什么特定关联。实际上,他描写秋天的作品也不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至于夏天,则更是苏轼时常兴之所至大发感慨的季节。比如: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东坡描写冬天的句子,相比之下显得更少一些。比较出色的有:
冬夜夜寒冰合井,画堂明月侵帏。青缸明灭照悲啼。青缸挑欲尽,粉泪裛还垂。
未尽一尊先掩泪,歌声半带清悲。情声两尽莫相违。欲知肠断处,梁上暗尘飞
似乎可以断定的是,与其他季节相比,苏轼在春天里所作的诗词,大都是生机盎然鼓舞人心的。
这一点,我想绝不仅仅体现在苏轼身上。因为人的心情是受周围大自然所影响的,而春天本来就是个万物萌动充满希望的季节。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43321/4415d37ca6be2ee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