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九)
(1)扒灰就是吃饭
老赵的儿子今天结婚,女方是山东的,因为路途遥远,商量着两家一起办酒席,这不,山东的客人早来了,家中热闹非凡。
儿子要结婚,儿媳妇是大城市的,而且又是研究生,能找到这样的儿媳妇,老俩囗别提多高兴。
平常老赵和儿媳妇说话,都尽量讲普通话,因为儿媳妇是山东人,本地话她听不懂,她也尝试着学着说两句,可就是说不圆溜。一家人,一会儿普通话,一会儿本地话的,可谓是南腔北调,结果也是闹了不少笑话。
乡下人结婚就图个热闹。娘舅表格暖房要红包,姑妈表妹搀新娘闹喜糖,小舅子顶着门要开门封。明堂三多着呢!其中闹扒灰嗲嗲,是整个程序的重中之重,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全都是家里人,说话也不顾忌,左一声扒灰嗲嗲右一声扒声嗲嗲叫的,新媳妇听不懂,见老赵不答理人家,就对他说:爸爸,人家叫您扒灰嗲嗲、扒灰嗲嗲的,你怎么不搭理人家。老赵说:你不懂,就不要问了。可老赵不知道,他的这个儿媳妇,就跟上学时一样认真,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喜欢刨根问底。儿媳妇说:就是我不懂,才问您的呢,你告诉我,扒灰嗲嗲到底什么意思呢?老赵见儿媳妇一再追问,就随口答道:扒灰?扒灰就是吃饭。儿媳妇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开席了,儿媳妇见公公忙里忙外地招待客人,等客人都坐齐后,儿媳妇见公公还不来坐桌子,朝老赵挥挥手,“爸,您也饿了,快来!快来扒灰吧!”儿媳妇心想,这次我可是真正地说好了一句本地话。
(2) 三八二十五
这是一个大庄子,一条巷子里就住着三十户人家。三十户人家,家家生的是儿子,有的一家生上几个儿子,一个个像树桩似的站在家里,都到了寻婆娘的时候了。
渐渐地,赵家老大结婚了,马家二儿子也寻到婆娘了,张三、李四、王二麻了,一下子二十子个小伙头子差不多都寻到了老婆。
农闲时,一个个捧着个早饭碗,聚在一起吹牛惑pe(破)。农村人称娶到儿媳妇的人均称扒灰嗲嗲(有福气)。这几天,大家不经意间又谈到,老董家儿子找到对象了。这个时候,姜太和总是因为儿子也己经二十二岁了,到现在还没寻到婆娘,好像低人一等似的,闷声伢气地捧着个碗,垂头丧气地溜回家。
别看老姜家庭条件不好,人又长得斜皮吊眼的,可他的儿子小亮却长得挺帅气的,这不,初中毕业后就去广州打工了。
要过年了,小亮写信回来,说谈了个对象,是本广州的姑娘,还是一个中专生,跟他在一个厂里上班,人家父母就这一个女儿,不讲究他们家条件,结婚证己经领了,就等过年回家办喜酒。
接到信的第二天早上,老姜比谁家早饭都烧得早,盛了一碗早饭端到巷头,太早了,见一个人没有,又回去把粥倒入锅里,坐在门口的午槛上,就等巷头的人多了,好去显摆显摆。
陆陆续续巷头的人多了,老姜盛了一碗粥,慢腾腾地踱着四方步,来到人群中间。见今天的话题,没人提起谁家儿子结婚之类的,急得抓头挠耳,想方设法转弯抹角,终于把话题转移到谁扒灰的话题上了。
人们在计算着整条巷子上扒灰嗲嗲的人数,一三、二三、三三、……三八,三八二十四个扒灰嗲嗲。老姜忙凑上前道:错了!错了!二十五。别人争辩道:三八二十四,就应该二十四。老姜为了标榜自己家儿子也己结婚了,赶紧笑着道:承蒙大家看得起,我儿子也要结婚了,还有我一个,二十四加一就该二十五。
从此,姜太和扒灰,三八二十五,承蒙还有我,成了庄上有人结婚时,调侃扒灰嗲嗲的专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