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专题征文人文社科人物

重读经典丨大观园外的边缘人

2018-01-24  本文已影响179人  空心菜abc
红楼二尤

读《红楼梦》,读大观园,看到黛、钗、湘、探等女子游园行乐,常常有种不真实之感。贵族小姐写诗、葬花、行酒令、读西厢都带有朦胧的美感,雅致的生活,大家族周到的礼节,纵然有探春说的“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内部辗轧,但总归是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缺少了那么点烟火气。就如黛玉等贵族小姐哪识得当铺支票等事物,连葬花也都似自我感伤的行为艺术。大观园有点像脱离现实的一个乌托邦。

前些年我在北京还专门去了趟大观园,就是86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场地,听里面兜售小物件的阿姨说,昨天林心如还在这儿取景拍电视剧呢。

看过后总之没有惊喜,园子甚至看起来也蛮普通的,房屋园林还尽量保持当年拍摄电视剧的模样。这些年也去过些皇家贵族园林改建后的景区,颐和园、圆明园、恭王府、大唐芙蓉园等地方,哪怕是没有什么历史典故修建后的景区,看起来也要比大观园更壮阔气派些。忍不住有点失望。

但又觉得这也蛮正常的,毕竟当年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受限,现代人的生活水平远远高出了《红楼梦》所处时代,见得多了,眼光也提高了。

想起来曾经参观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的居所,也不过是个小房间,陈设看起来也挺朴素的。同去的人也很惊讶当年的蒋委员长就住这么个房间。把当今的生活与历史相比,自然没有可比性。

也许是每个人的性情趣味的不同,总有人对金陵十二衩有自己的偏好。就像是被作者曹雪芹所珍爱的妙玉,我就没太大感觉。在曹公妙笔生花的笔下一再强调妙玉的高洁、清冷,“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我还是觉得她太端着了,自我感觉太好了,有点离生活太远,在自己的世界里为王。对她就没太大认同。

刘姥姥

但大观园外的边缘人——红楼二尤与刘姥姥,她们的故事更具有普遍性,有些现实意义在里面。如果不是出现在《红楼梦》这本书里,不是发生在宁荣二府,她们的经历故事也可以出现在国外的小说里,发生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因为总有人会处于尤二姐、尤三姐或者是刘姥姥的处境里,如果你是她们,你会怎么做?会不会更能体会她们没有说出口的心声和经历?

刘姥姥为什么去荣国府打秋风呢?一把年纪去荣国府卖手卖脚的,还不是生活过不下去了,再下去,女婿狗儿说不定卖儿卖女都能做得出来。好在刘姥姥去的时机得当,能够看到当家的凤姐,且二去荣国府碰见了怜老惜贫的贾母,能和贾母说上话儿,这才是和贾府结上了一段善缘。

刘姥姥这个人物就是贾府的一面镜子,对应面。一个富贵,一个贫贱,贾府里吃顿饭就能够刘姥姥这个庄稼人过一年。好在刘姥姥乐天知命,各人各有各的缘法。刘姥姥三去荣国府的经历也显示着这位朴素的老太太干练的处世智慧。

至于红楼二尤的故事就没那么幸运了,揭露了荣宁二府藏污纳垢的一角,也只不过是小小的一角,已经足够震人心魄了。

尤二姐

宁府贾敬死的时候,正好贾珍外出,府里办丧事缺少人手,尤氏便把自己的妹妹接来,帮忙照料家中事务。姐妹花姿色出众 ,被贾珍等好色之徒看上。贾珍是什么人物?

贾珍是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相当于今天中央的一个部长。背后是“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家。有句话说是权力是男人最好的春药,贾珍的身份权位财富简直是自带光环,且正当年富力强的时候,似乎在冥冥之中尤氏姐妹都逃不了被他所引诱的命运。

再来看看两姐妹生长的环境。当时的年代注重名节礼教,尤母居然拖着两个女儿改嫁尤老爹,想想也是多为生活所迫。谁知道尤老爹去世,他留下的女儿倒嫁的不错,正室去世后被扶正了,成为贾珍的夫人尤氏。拖着这层关系,母女三口依傍着贾家度日。尤氏姐妹在书中上场的年纪很小,最多不过14,15岁。

不过关于尤三姐是否失贞一直有不同的声音。通行版本倾向于没有,脂评本中确认尤三姐是“淫奔女”无疑,我个人也是认同脂砚斋的观点。这样可以从后文他人的态度得到验证。

柳湘莲向贾宝玉求证尤三姐品行,贾宝玉既不能说实话,那样有点对不住贾琏,也不能不说,否则愧对好友,只能打马虎眼。

宝玉道:“你原是个精细人,如何既许了定礼又疑惑起来?你原说只要一个绝色的。如今既得了个绝色的,便罢了,何必再疑?”

……

”湘莲听了,跌脚道:“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罢了。”

贾宝玉听闻罢,也尴尬了,若尤三姐是清白,自然可以解释辩白。但贾宝玉并没有,算是默认了柳湘莲 的说法。

后文尤三姐的内心活动,“便知他(柳湘莲)在贾府中得了消息,自然是嫌自己淫奔无耻之流,不屑为妻”。死后托梦给尤二姐,言道,“你我生前淫奔不才,使人家丧伦败行,故有此报”。在古代不聘为妻以为奔,事实已经不言而喻了。

尤三姐

尤二姐漂亮,却糊涂,有人说她是闭着眼睛走路,选择贾琏多少也是贪恋富贵生活,但她没有与自己外表相称的头脑或心性,她所谓的温柔和顺在困难面前就是懦弱无能。

从始至终,她都没有看清过自己 的处境,也没有看清自己的枕边人贾琏,他终究不是一个能够依靠的人。或能听得小厮兴儿一言半语的话防着王熙凤,不那么急着把自己交付出去,或在搬到贾府之前谈好条件,不换掉自己的仆从,财物不能动。也何至沦落到任人宰割的状态?

且尤二姐初进贾府见过贾母,恰好她的美貌讨老祖宗的好。王熙凤虽然掌管理家大权,但也并非没有忌惮,王熙凤的婆婆邢夫人早就看她不顺眼了。

如果尤二姐能够为自己找一个依傍,靠山(大丫鬟袭人都知道傍着王夫人),恰好她也怀着男胎,如何不能为自己谋求另一条通道?连探春的母亲赵姨娘那么不招人待见尚且在贾府能生存,虽然蠢归蠢,但该争取的时候还是争取。

想来这样懦弱的性格还是在大家族里生存不来,若换成尤三姐,该拼的时候拼了,把这条性命和那泼妇(王熙凤)兑了,那是另一番的争斗了。

尤三姐和姐姐一样都是模样风流标致,但她清醒,刚烈,泼辣。

我想曹公写尤二姐、尤三姐,也是探讨有过放荡过去的女性,即便有不同性格,选择不同道路,若要改过自新,究竟能不能获得现世安稳。答案显然是不能的。

提起尤三姐我总想起来《白鹿原》里的田小娥,若是失贞,若是被坏男人勾引,总之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结局都是死。无一例外。

因为整个礼法社会构成了一个丝严缝合、密不透风的网,任是怎样的女性,都逃不出去。这段过去会背负一生,没有人会原谅,只能够用血来洗清。

就像是柳湘莲只有在尤三姐当面自刎,才发出刚烈贤妻,可敬可叹的感慨,才能够证明尤三姐心性的高洁,洗刷过去的耻辱。

最为可悲的还不在此,在于尤三姐也被植入男权社会的思维观念,认为自身不堪,没有未来,绝望又悲愤。她把爱情当做唯一救赎,是活着的希望。期待柳湘莲可以拯救她出自我谴责的苦海。

当最后一丝希望破灭,她也没什么可留恋的了。


【学院征文】一起重读人文社科经典吧


在这里,论文艺女青年的自我修养。

贾宝玉与苏轼丨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古龙丨世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

读红楼 ‖ 我只是非常遗憾,文学史上叛逆者“贾宝玉”出现的太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