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2017

读书笔记|智能时代

2017-01-30  本文已影响104人  马骋

本文为吴军《智能时代》解读版学习笔记。

1. 大数据的特点

信息的层级:

大数据的三个特征:

机器的学习方式和人类不同,机器的只能取决与数据量,在互联网数据量 不断增长的大背景下,机器的智能必然不断增长。

以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为例,其驾驶的方式与人类不同:并非人类的即时决策,而是预先输入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所有路况,根据扫描的情况匹配,做出反应。

2.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2.1 机械思维与确定因果

机械思维认为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有确定的因果关系:

机械思维的成果:

机械思维的极端情况为决定论,如拉普拉斯妖的描述:

如果一位智者知道宇宙中每个原子确切的位置和动量,能够使用牛顿定律来展现宇宙事件的整个过程,过去以及未来。

换句话说,在机械思维的框架下,如果已知基本的物理规律,如果确知当前事物的一切状态,理论上可以预见未来的所有过程。

然而机械思维的局限性正在于此:

你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

用海森堡自己的话说:“在因果律的陈述中,即‘若确切地知道现在,就能预见未来’,所错误的并不是结论,而是前提。我们不能知道现在的所有细节,是一种原则性的事情。”

2.2 大数据思维

由于无法确知状态的局限,机械思维处理实际问题的效率并不高。大数据思维在两个方面补充了机械思维的不足:

强关联性取代因果关系的优势在于:

2.3 产业的变革

传统产业 + 人工智能 = 新的产业

经典案例:

大数据思维并不是机械思维的对立,而是补充。两者的结合是只能时代的方法论

3. 人工智能的弊端

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有利有弊:

3.1 隐私消失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消失。矛盾在于,如果你要享受大数据带来的服务,必然要暴露自己的部分隐私,如网上的购物习惯、社交关系等等。商人可能利用大数据牟利:

3.2 贫富差距增大

在大量的传统工作岗位上,机器可以比人做的更好,相应的职位很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mark

而善于利用人工智能的少数群体财富增加更快,如知乎某贴:

世界不可逆转地在向高人均产出发展。whatsapp五十几号人做到190亿刀,特斯拉十万级的产能工厂里也没几个人,spaceX一年几十亿刀的订单也就一千来人。

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4. 面对人工智能

面对人工智能的理性心态:

人工智能取代人的重复性工作,带来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

5. 启示

人工智能对传统的工程设计行业可能带来什么改变呢?以下是笔者的若干思考。

5.1 工程设计工作是否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吴宝鑫曰:

是否给人工智能喂1000万套图纸,1000万种工况,就能自动完成工程设计呢?

现在看来没有必要,人工智能对机械思维的补充在于强关联性和不确定性。

  1. 工程设计的基础是宏观力学,设计参数与工况参数显式因果对应,没有强关联性的需求。
  2. 工程设计的问题总体是确定,较少存在不确定的困扰。

更大的问题在与工程设计建设尚未实现信息化,换句话说,一套图纸并不是基本的数据形式(文本、数字、图片等),也就是没有大量的数据基础。目前的BIM(建筑信息模型)发展非常关键,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实现了高度的信息化,未来才有可能利用大数据技术产业升级。

工程行业更需要的是:

5.2 基础设施的检测和监测是人工智能用武之地

在中国大量的基础设施(公路、铁路、桥梁、建筑、综合管廊)在建成后,需要安全监测和养护。这些工作的基础是获取结构的运行状态,由运行状态推定安全状态是理论上的反问题,很难用解析的形式确定。

与此同时,基础设施的监测产生大量的海量的数据,人工处理无法完成,必须借助计算机技术。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防灾减灾研究组,已经开展了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监测技术研究。某创业公司以基于人工智能的桥梁安全评定为发展业务。

可以预见,在土木建筑产业,基础设置的监测(检测)将首先进入大数据时代。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文用时 1 h。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