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自我叙事的最优改造方案,应该没有之一
写作年度实战训练营进行中,昨天的课程是自我叙事。

所谓的自我叙事是以“我”为核心视角的叙述方式,以作者主观体验为中心,缺乏读者视角(用户视角),陷入情绪宣泄或琐碎记录。
大部分作者停留在主观体验自嗨的状态,而且不自知。
我在视频和课件中举了一些案例。
比如:刚分手那周我完全吃不下饭,整夜失眠。
案例过于直白了,要做情绪具象化改造。
在我看来,文章的高级写法是:看似无情绪却暗涌情绪,表达使情绪如空气般无形却充盈每个分子间隙。
按这个方法修改的内容是:
刚分手那周,我每天晚上盯着房间的灯光,总觉得它在嘲笑我,嘲笑我饿扁的肚子,嘲笑时不时关合的眼睛,嘲笑我眼前为什么全是他的身影,到底发生了什么?我的老天爷!

感觉怎么样?
又比如:今天我又和男友吵架了,他根本不懂我的感受!
案例过于直白了,情绪化,抱怨,这是初级表达方式,我们需要进行具象化表达调整——如何将“吵架”、“不被理解”、“孤独感”转化为具体的场景,如何转化成精神表达,确保整个描述没有直接提到情绪词,但每个细节都指向用户的感受。
所以,修改如下:
他今天胆子肥了,我们竟然吵架了。追求我那会,他每天的嘘寒问暖,我的眼神是他的行动指南针,他开始假装不懂我的想法,开始推诿我的建议,开始远离我,开始让我冷却,是不是所有的情侣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呢?
以案例讲解,能让喜爱写作,希望能在未来出版的写作者能反射己身,找到问题,并有底层逻辑,有实战方案。拿来就用,用了就有提升,日拱一卒,一定能成就更好的写作。
在自我叙事和表达中,我关注到:情感、情绪不用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具象化的替换等方式,读者能感受出来——类似,你有钱,你自己说出来,你朋友感觉你在吹牛,但是他人表达出来,他觉得你低调+牛逼。
感受到的,你说出的,这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和状态。
我把这个方法叫做主观情绪具象化,原来的自我叙事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情绪宣泄,高频使用崩溃/痛苦等主观词汇,沦为情绪垃圾场,无益于公共讨论,二是纯个人表达,缺乏共鸣的可能性。
所以必须要将抽象的心理感受转化为可被五感捕捉的物理存在,通过物质世界的异常状态折射精神世界的波动,实现"情绪的可视化存档——更具体、有画面感的描述来代替这种直白的表达。
自我叙事的情绪表达是一种常见的写作问题,如果用到这个方法去改造调整优化,一定能起到更优效果。
期待大家都能写出更好的问题,在写作中与自己握手言和,更好的表达自己。
我是蓝胖,一个还在不断成长的中年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