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笔记15

2022-04-30  本文已影响0人  宁超群

【读书笔记】

《破解高效学习的密码》笔记:第三篇/影响学生学习的五个因素(P042-047)

1.为什么现在孩子的学习缺乏兴趣?

过多的学习兴趣班带来焦虑和紧张不安,家长的急功近利和想要进一步挖掘孩子潜力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兴趣是什么

兴趣的概念: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又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

兴趣的分类:个人兴趣(由个体的倾向性引起,相对稳定,与知识的增长、积极的情绪和价值的增加相联系,即:个体相对长时间地朝向某一物体、活动或某一知识领域。)情境兴趣和作为一种心理状态的兴趣(个体的个人兴趣和有趣的环境特征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研究兴趣的意义:兴趣对学习的影响是探讨情绪和认知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弥补认知心理学忽视人类认知中情绪因素的作用的不足。

3.兴趣的培养:带着积极情绪投入学习,带着积极情绪投入对知识的深加工,即积极情绪与知识建立反射,兴趣自然形成。

(1)积极情绪是获得学习的首要因素。如果学习过程经常伴随焦虑紧张,思维受到抑制,就无法发挥正常的学习力,每个人的自信都是做出来的,需要通过积极情绪的参与,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2)体验顿悟后的积极情绪,能够促进兴趣的持久性

激发顿悟的案例流程:探讨兴趣——自我描述兴奋点——(期待、成功体验、目标实现的积极情绪+新异刺激的愉悦)——迁移到学习(期待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获得快乐=顿悟)

顿悟过程是大脑内建立新的连接的过程,而且伴随着全身能量的增加,此刻迅速把动机变为行动,强化和稳定脑内脆弱的新连接,认真滋养并使其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建立起新习惯。

现实教育中,影响顿悟实现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形式上的勤劳掩盖了思维上的懒惰;二是从成人的角度看,承认的替代造成学生严重缺乏思维过程及其顿悟感受。因此,让孩子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孩子面对一个复杂情境总结分析能力的过程,比盲目记忆结论更有意义。总结好的结论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结论的这个过程。

【我的实践】

一个孩子经常逃避做作业,又被我抓个现行。我决定改变方式帮助他。

首先,诊断情绪。“学生对自己负责,首先就是完成作业。你现在只有做完作业,我才能放你回去,因为我不能让你这么一个能干的孩子变成一个对自己不负责的人。”我一边说一边观察他的情绪。

“必须全部做完吗?”他皱着眉头问。

“是的,作业已经全部评讲了,你却没有做完。守着你把作业做完是我责任,我也要做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所以只能跟着你一起挨饿把这些作业补上。我相信你有能力很快完成这些作业的。”我毫不退让。

“好吧。”他顿了一会儿才回答,回应的语气里没有无奈,而是一种坚定。看来,他没有产生负面的对抗情绪。

其次,诊断习惯。分割标段,快读三遍,了解大意,这是做课外阅读前的准备习惯。他没有这个习惯,而是立刻读题,然后到文章里到处找答案,看到有一点关联的内容就往上抄写,照着上面抄写的句子有很多错别字,没有检查的习惯。

再次,诊断思维习惯。遇到难题,我一讲他就懂,说明思维的敏捷性很好,所以平时会觉得他很聪明。但是,一旦遇到需要深入到文本背后去体会作者情感时,他无法迁移体会情感的方法。说明他思维的深度、严谨性和系统性都需要提升。

最后,诊断他的知识结构。他前期的识字写字没有达到自动化提取的程度,所以在答题的时候,遇到不会写的字有点多,已经影响他的思维和表达。阅读的策略性知识(如提问策略和图像化策略)还不错,所以我点拨他时,他很容易开窍,即书中说的“顿悟”。

通过这样的诊断,我随时关注着他的情绪,用鼓励的话语激发他的积极情绪,并通过学习方法的点拨,让他获得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信心。在做课外阅读时,重点训练他先快读后做题的习惯和检查的习惯。思维的练习和知识结构的建立,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解决问题,因此只是稍微做了渗透。

不到一个小时,孩子的作业顺利完成,顺便把前面的错题和欠下的账全部还了,他很开心,向我保证说以后要好好做作业,再也不留老师陪他做了。

很开心他的变化,要是放在平时,这一点点作业他可以跟老师磨两三个小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