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的私房话
《木心谈木心》书中说过:读书最好不要当下马上记笔记,因为这个时候做的笔记大多是靠记忆而来,要过5.6个小时后或更长时间,再做笔记,带着问题在书中找答案,基本上就是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了。
觉得这个说法很受用。通常,我都是边读边记,是靠记忆做的,过了一天或几天后,再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对着笔记查看,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只有通过再次阅读,才能完善起来。而过几天带着问题阅读记笔记,就能体会到常读常新的愉悦。
第一次读到文学艺术家木心对文学,艺术创作的“私房话”。读来可亲,可近,更为感人。作者等于是把自己最杀手的写作拳,无私地传授给了学生和读者。折射出木心对艺术人生和哲学的感悟。
一、读木心的文字,能读到“技巧”,并且可以模仿。
“一篇文章你要动手写,全部精力要放在头一句,也就是第一句就要惊人。第一个问题不要回答太长,也别太短,正好。也不能两三句就没了,煞风景,滔滔不绝也不行,像个啤酒桶”。
理解为:开头要引人入胜,能迅速地将读者带到情景之中。
比如告诉读者独到的见解: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告诉读者优美的意境:我今年三十七岁。现在,我正坐在波音七四七的机舱里。这架硕大无比的飞机正穿过厚厚的乌云层往下俯冲,准备降落在汉堡机场。十一月冷冽的雨湮得大地一片雾蒙蒙的。——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告诉读者反常的现象: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加缪《局外人》
如果有这样的开头,立意新颖,切入点独到,就能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而我在每天的更文中,最习惯地是用开门见山,从直逼逼的说事开始,没有,也不会用独到的见解,反常的现象,优美的意境,或者是悬念,来吸引读者,这样写的开头,少人阅读不说,写作的水平也难以提升。
对于古文和今文的问题,木心这样说:“今文,古文把它焊接起来,那疤痕是很好看的。”“用起来还是舒服。”
如作者为《即兴判断》代序:
丁卯春寒,雪夕远客见访,酬答问,不觉肆意妄言——谓我何求,谓我心忧,岂予好辩哉。鲜有良朋,贶也永叹,悠悠缪斯,微神之躬,胡为乎泥中。——阅录稿后识
短短一篇代序,引用了诗经,孟子语言摘录,文言文等古诗词,与今文揉捏在一起,浑然天成,既体现了文言文的美,也没有造作的痕迹,大气,儒雅,体现了作者的文人胸怀。
这段代序,作者把今,古文焊接起来,即使有疤痕,也是浑然一体的感觉。
如果自己善用古诗:如在自己的文字里《梅雨季节》用上“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在《书评》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随笔》用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学习这样的写作手法,揉捏在今文中,以表现静谧,悠闲,朴素的场景,也可增添文字的情趣,幽默和华彩。
书中还记录了对自己作品畅销与否的看法。认为成名和成功很难兼得。畅销书表示的,仅仅是所在畅销范围的文化水准。平实的回答,说出了一位名人如何看待成功的本质。
我也在想,在简书更文也好,说写作也罢,如果奔着成功,成名而去,多半会气馁,败阵。根据“二八定律”,能够靠写作赚钱的永远是20%的人,甚至更少,绝大多数人都只是陪跑了一小段后,回归到原来的日子,甚至干脆一个字都不写了。
因为写作不能带来物质上的利益,便不写作,其实是对写作有很大的误解。写作,不是挣钱的工具,而是人们对每一天的交代。所谓“雁过留痕”,过完一天,如果不记录些什么,日子一长,便什么都忘了,那这一天也就白过了。
每天有点记录,也算是对自己一生的交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至少自己的想法落实了,就算是成功吧。
从木心看似神聊的讲解中,读者能看到木心的中国古典文学的修养,也能领略到他的平实,恳切,满含体温的文字中折射出的艺术修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