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是帮助孩子摆脱胆怯的良药

2023-02-08  本文已影响0人  杨絮儿

   面对外面陌生的世界,孩子常常会变得胆怯,没有勇气去面对陌生的事情。父母只有帮助孩子摆脱胆怯,才能树立起孩子的自信,使孩子变得勇敢而坚强。

  人生来都有先天的畏惧心理,婴儿生下来,就怕怪异的声音,怕从高处跌下。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试验,他们让从未见过悬崖的婴儿通过一个模拟的悬崖,它看上去深不可测,像是千丈悬崖,实际上只是一块平面玻璃。婴儿见了,怎么也不敢临近这块玻璃,生怕从“悬崖”上跌落到万丈深渊。

  但是,胆怯主要还是后天原因造成的。如,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听话,老是用吓唬的办法。孩子哭了,妈妈会说:“你再哭,把你关在黑屋子里。”孩子不听话,有的爸爸说:“你再不听话,让老虎把你吃掉。”还有的父母用“让警察捉你去”、“让医生给你打针”之类的话来吓唬孩子。渐渐地,孩子怕黑暗、怕动物、怕警察、怕医生,变成了胆怯、懦弱的人。

  聪明的父母不会老是去吓唬孩子,而是经常用赏识的眼神鼓励孩子,从而让孩子变得勇敢。

  一对夫妻带着一个男孩去游乐场玩。当他们走过秋千时,爸爸就把男孩抱到了秋千上。男孩的小屁股刚碰到秋千的坐板上,秋千就摇晃起来,男孩吓得哭叫起来:“爸爸,我害怕,我会摔下去的!”

  男孩的妈妈赶紧上前说:“多危险呀,你赶紧抱他下来吧!”

  但是,这位爸爸却没有把男孩抱下来,他对男孩说:“你抓住两边的绳子,就不会掉下来了。”“不,我害怕!”男孩缩着身子坐在坐板上,一动也不敢动。

  “那好吧,我抱你下来。但是,我可要先玩一会儿了!”说着,爸爸把男孩抱了下来,自己却坐了上去,只见他抓住绳子,来回晃动几下,秋千就开始摇荡起来,不一会儿,就荡得很高很高。

  “爸爸,你真厉害!”男孩兴奋地欢呼起来,一脸羡慕。这位爸爸趁机对男孩说:“要不,你再来试试?”

  男孩说:“好的。但是,我不要荡得这么高,你要站在我下面,万一我摔下来就接住我!”爸爸笑着答应了。

  这一次,男孩尽管还是有点害怕,但是,他已经能够坐在坐板上不住地扭着身体,希望把秋千荡起来。他的动作十分难看,秋千还是没有荡起来。

  旁边的妈妈看着男孩滑稽的动作,哈哈大笑起来:“宝贝,你这是在荡秋千吗?简直是身上长虱子了!”

  男孩一听这话,似乎有点泄气。

  这时,爸爸连忙说道:“不是的,刚开始要想秋千荡起来,都要这样做的。我们的儿子做得很好,不一会儿就会荡起来的。”

  妈妈听出了爸爸的意思,连忙说道:“哦,我想起来了,第一次荡秋千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

  “是吗?”男孩听到妈妈这么说,一下子就来劲了,“那我再用力荡几下!”说着,小屁股不住地做出用力的姿势。

  “是这样的,”爸爸及时鼓励道,“每个人第一次荡秋千的时候都很害怕,总是害怕会摔下来。实际上,只要你紧紧抓住绳子,是不会摔下来的。”

  男孩的秋千开始荡起来了,爸爸微笑地看着他,说:“爸爸第一次荡秋千的时候,也是害怕得要命,坐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你比爸爸强多了,我相信你一定能荡得很好的。”

  “真的吗?我现在荡得好不好?”男孩明显很高兴,秋千已经随着他的动作来回荡了起来。小男孩的欢笑声不住地回荡在天空中。由此可见,每个孩子在面对新事物的时候,都会有胆怯的心理,害怕自己做不好。这时,如果父母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对孩子说:“算了,多危险,不要做了。”“小心点,你会伤害自己的!”“你不能做这个,太危险了!”孩子想要探索新事物的那种微弱的勇气,恐怕一下子就会被父母的吓唬吓跑。

  如果父母对孩子说:“没事,来试试吧,但是要注意……”鼓励孩子勇敢些,同时教给孩子必要的防护方法和知识,就可以在保护孩子不受伤害的同时,让孩子尽情体验勇敢的乐趣。

  家长在面对孩子时,需要把孩子当成孩子,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对待他们,用孩子的标准来判断衡量他们。孩子声低并不一定代表胆怯自卑,声高并不一定代表勇敢自信,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相当有限,一时的回避退缩在所难免,只要胆怯没使孩子失去自信,阻碍孩子求知探索,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作为父母,不必不知所措,更不需要给孩子贴上胆怯的“标签”,指责、嘲笑孩子。

  另外,鼓励对消除孩子的胆怯也很重要。只要孩子有进步,我们就要给他真诚的鼓励,在反复鼓励中,孩子的自信心会逐渐增强,会产生被认可、被接受的感觉,这有助于孩子消除紧张感和胆怯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