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浙师大培训学习笔记

2016-03-20  本文已影响72人  李艳平

吴惠强: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思考

转自:相逢一笑

时间:2016年3月19日上午

地点: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授课人:吴惠强

题目: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思考

一份理论综述

《教育实证研究的地位与价值——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15年年会综述》

投稿时一定要去看刊物,所设的栏目是否与你的文章相一致。

电子稿的风险:

一是电子稿可能会被编辑漏掉,根本就没有被打开。

二是电子稿可能会被别人修改后,把名字改成别人的。你最好找刊物上登录的邮箱投稿。

你要投一篇文章,要想让编辑把文章留下来,你要特别重视文章的题目,题目是文眼。

要注意:没有好题目就不写。或者写好文章了,没有好题目就先不寄发。

给钱就发的刊物也很有风险。风险中哪儿呢?这个刊物拿不出手,它可能10天就发一期,每篇文章可能只有一两页。它影响你的美誉度。

从上面的一份理论综述可以看出,以后这些杂志可能会更多地发一些实证性的文章。

对比台湾学者与大陆学者的论文,我们会发现:

台湾学者可能会讲:如服刑人员的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他们会去选20个服刑人员的家庭。重视实证研究。

大陆学者:供给侧理论下的教育研究。这是中国目前的常态。更多的是从理论的层面做思考。当然也好,但理论只有转化为实践,才能产生更多更大的影响。

对实证研究的重视,可能会改变我们的研究方向。

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2017高考改革

(主要涉及上海与浙江两个地方)

“3+3”第一个3是“语数外”(每门150分),第二个3是从“理化生政史地技”七门课里选三门来考(可以考两次,每门100分,满分750分。)

高校录取,一是分数线不再是一个学校一个分数线,而是不同专业不同分数线。高校的不同专业也会定三门选考的科目,考生选考的三科与高校确定考察的三科只要有一科重合即可。

单独考试招生。选择性增强,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科研是什么?

郑金洲:教育研究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的实施及方法、技术的运用,来认识教育现象,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可依赖的知识。它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活动质量。(《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一个笑话,一个80年代参加工作的人通过时光隧道穿越到现在,如果他是一个医生,他发现自己不会看病了。如果他是一个老师,他还可以进入现在的课堂,给学生讲课一点问题也没有。

工作很忙!

我有公式:1+0.5=2

例1:

2012年,我还在金华教育局,当时我是金华家庭教育研究会的会长,当时联合几家单位评“金华十大智慧父母”,六个专家组成专家组,用了7个月的时间推智慧父母的资料。共推出40位智慧家长。

这是一项家长得实惠的活动,但事情并未结束。

最后,我写出《金华智慧父母活动总结报告》,2万多字,被《中国家庭教育》刊登,被《长三角教育》刊登,被《社会科学论坛》刊登。2013年出版专著《对话智慧父母》,并被评为2014年十大家庭教育图书。

用200多天做一件事情很辛苦,但做完了,你能否再花点时间把它整理整理?

以研究的视角审视我们的工作,会使工作更科学、更高效。

金华的家庭教育指导观:

家长是有一定的教育头脑的。

家长的教育理想和技能需要更新提高

指导家教实践的主体是家长

家长的教育智慧是在反思中提升的

创设载体,引导家长回忆自己的家教实践、反思得失成败,促进家长自我总结和自我教育。

例2:

心理健康的研究和工作推进

提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四大支柱:

心理辅导课程

学科维护

心理咨询

心理热线

但在此基础上,还要有创新。在浙江有两个小学做了两件事情:

一是石境小学:心理日记。该研究获省里的奖。

二是东苑小学:悄悄话信箱。学生有话不愿说,将话写下来放信箱里,并建立一套后续服务系统。这项研究获省一等奖。

2016年的心理健康还要在政府上进行创新: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是三个字:正能量。要用辅导者的阳光心态去影响人。

我对教育科研的思考

群体的科研

科研要有一个团队。你必须发挥你的影响力。

课堂的科研

科研要围绕课堂进行

教师的科研

最近的“教育图片”

红领巾、绿领巾事件

脱裤跑事件

《假如我的生命只剩三天》——而是我在教室里度日如年

课题实例:

2007年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杭州模式研究。

思考:这项课题谁来研究最适合?

研究最终要达成什么目标?

推进(某一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硬件均衡:标准化学校建设)

(软件均衡:老师交流制)

(生源均衡:零择校)

(管理上层次:集团化)

在本研究中”城乡学校户主共同体“和”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之间的关系?

选题案例一:

武义县实验小学:从“单课”走向“单元”——校本研训一体化新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课题由来,当时公开课的“作秀”现象。因此提出,能否不追求课堂的完整性,变“单课”为“单元”。

公开课:课堂秀→研究课

课型单一→ 涉及所有课型

突破课时→ 严格执行课时规定

名师代表课→ 上好每一堂课

徐锦生:跟“非智力因素”较劲16年

选题的几点建议

在分析历年的省市课题的过程中获得课题

在分析自己的课堂、活动中寻找课题

在研读新理论中确立课题(如对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学习)

在研讨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课题

需注意的问题

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课题

课题研究一定要与自己的工作相结合

群体的科研、课堂的科研、教师的科研,是我们的指导思想

强调操作方式的新颖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