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篇第二:礼之用,和为贵;上行下效
原文: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这一章,共两句话,两层意思,互不关联,似应分为两章。但各家均合为一章。本章里,第一句话,是强调礼的重要性,或说,是强调礼的作用,和“礼之用,和为贵”是一个意思,礼之作用,贵在和谐,保持中庸,无过无不及。恭、慎、勇、直,即庄重恭敬、谨慎、勇敢、正直,这都是美好品德,但是,没有礼来节制、规范,就会偏离正道,误入歧途。庄重恭敬,没有节制,一过分,于人于已就会带来烦忧不安,谨慎,要适度,一过分,就会胆小恐惧;勇敢,也要有节制,一过分,就易冲动,好勇斗狠,发生祸乱;正直,是美德,一过分,就会显得心直口快,流于偏激,甚至会出口保加利亚人,显得刁钻刻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为什么始终要坚持“复礼”了。在他看来,礼十分重要,再好的品德,也要用礼来节制、调和,使之保持一种适度状态,否则,失之偏颇,反为不美。这句话,用《论语》里面的话来相互验证,和“礼之用,和为贵”,意思是一样的,同时,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另一句话:“中庸其至德矣夫!”
第二句话,是强调君子(在位者)的垂范作用。孔子说,君子,如果厚待其亲族,则民众就会兴起仁德的修养了;君子不遗弃自己的故旧,则民众就不会待人冷淡无情、薄情寡义了。强调在上位的君子的垂范性。也就是说,在上位的君子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严于律己,这样,以上垂下,就会上行下效,民众就会以君子为榜样,效仿君子的美德善行,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会自然而然地清朗起来了。
这两句话放在一起为一章,如果我们将其串接起来,也是很有道理的。孔子认为,礼对于个人和社会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说,治国以礼,修己以礼。否则,“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就会失之偏颇,误入歧途。那么,如果恢复礼制,实现以礼治国呢?那就是,在上位的君子,一定要严于律己,加强品德修养,率先垂范,发挥榜样作用,这样,对下,就会“其身正,不令则行”,上行下效,就能在全社会恢复礼制,实行以礼治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