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04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白话诠释:孔子所慎重对待的事情有:斋戒、战争以及疾病。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很长时间都忘记了肉的味道,说,“没曾想到演奏音乐还可以到这样的程度。”
冉有说,“孔子会帮助卫国君主吗?”子贡回到说,“好的,我会去问问的。”(子贡)进入后问,“伯夷叔齐是什么人?”孔子回答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相互禅位)会埋怨吗?”孔子说,“他们追求仁德最终并获得仁德,有什么好埋怨的?”(子贡)出来后说,“孔子不会这么做的。”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并且枕着睡觉,快乐就在当中啊。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富贵,对我来说是轻描淡写的浮云。”
切己体察:这里都是孔子的故事,第一句讲了孔子对待三种事情的谨慎态度,一个是斋戒,一个是战争,另外一个是疾病。其实还有很多,孔子是很慎重的,但是没有提,譬如说礼仪。
《韶》乐让孔子流连忘返,回味良多,可见这个音乐的魅力。
冉有和子贡都是孔子的学生,冉有明显更加精明,这在我们上一篇的总结文章中已经讲的很清楚了。冉有想试探孔子对于卫国君主的态度,但是自己又不好意思问,所以子贡为之代劳。结果毋庸置疑,孔子肯定遵从仁德。因此可以说冉有还不太了解孔子呀!
第四句的意思和《论语·述而》03中的“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类似,不做过多解释。
文言拾遗:齐,战,疾:“齐”在这里的意思是斋戒,类似的用法有:~三日而后行。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图”即谋划,计划,料想的意思,类似的用法还有良~、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