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的案例分享

2018-11-20  本文已影响31人  信教练
挫折教育的案例分享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合理而恰当的惩罚教育不仅是合理的,而且也是非常不要的。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

经历一定的挫折,对形成幼儿的坚强意志是有益的。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孩子的随意性活动占主要地位。所以在新的教育观念下我们应多为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孩子摔倒了之后让他自己爬起来,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磨练过程,这样既强化了孩子的意志又锻炼了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

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呢,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来分析学习

案例一

一位家长的话:“我在家一般不顺着孩子,我对孩子说‘你总这样不听话,将来到了单位谁哄着你、顺着你说呢?’我是怕我总顺着他,他没有一点挫折,将来很难适应社会。”

这位家长的想法颇具代表性:认为给孩子增加困难和障碍,逆着孩子的意愿做事,不夸奖孩子,是在进行挫折教育。

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努力地理解孩子的意图,满足孩子合理的愿望,肯定孩子的进步,反倒有违“挫折教育”的原则。

心理学书上说,挫折是一种负性的情绪体验,在人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时候发生。通俗地说,就是我们前进中遇到的失败和不顺利而引起的感觉。

事实上,“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孩子每天都有这样的体验,比如考试不如意,遭到批评和嘲笑,和同学闹矛盾,不小心丢了东西等等,都算是挫折。从这个定义中便可看出,挫折无处不在。而所谓的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在他自然而然遇到的挫折中,获得教益,而不是累计挫败。

因此,挫折教育,并不是人为增加挫折的分量,而是教会孩子积极地面对挫折、化解挫折。

挫折教育≠人为制造困难和障碍

案例二

有一次,在公园玩沙子,麦粒借铲车,遭到了鹏鹏的拒绝。麦粒儿非常困窘,向妈妈求援。妈妈温和地问麦粒儿:你想要那个铲车,对不对呀?她点头。妈妈继续试探:你去和鹏哥哥说好吗?麦粒儿摇头。妈妈很了解麦粒儿,知道再逼迫她,她也不会去的。于是,妈妈对她说:我带你去好吗?她点头。妈妈牵着她的小手到鹏鹏身边,蹲下来,对麦粒儿说:你和鹏鹏说吧!麦粒儿的语气还有点虚弱,但勇敢多了,终于又重复了一句:鹏鹏,把铲车借给我好吗?这回鹏鹏给她了。妈妈顺势应了一句:恩,你看,再和鹏哥哥说一遍,他就给你了。

我们来假设一下,假设麦粒儿来向我求援,妈妈给她这样的“挫折教育”:你这么大了,连这么点事都处理不了,还来找大人,羞不羞啊?现在我管你,以后谁保护你啊,自己想办法!会发生什么情况?

如果妈妈是这样回答,这样孩子只会变得更胆小,有可能会导致孩子自闭。不会再向他人求助。家长指责孩子,会让孩子有挫败感,不敢尝试放弃了。

或许大家还是会有疑惑:如果麦粒儿勇敢的说第二遍还是失败了怎么办呢?

妈妈的引导很重要,如果还是失败,可以让孩子以玩具交换的方式达到目的,如果最终没有得到铲车,妈妈应该要转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换做别的工具也一样可以玩沙子,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达成的

实施挫折教育最重要的一点也许是让孩子明白:无论遇到什么,父母都在自己身边!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妈妈并没有直接帮麦粒儿去解决问题,只是认真听了她的困难,然后,带她到鹏鹏身边,鼓励她去说。说到底,妈妈只是为麦粒儿提供了一种新的面对挫折的方式——:再说一遍,结果会不一样。当然,如果麦粒儿不肯说,妈妈要有限度地介入并作出示范。鼓励孩子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也是一种面对挫折时的态度!

美国的职业培训师保罗·斯托兹提出了“挫商”(简称AQ)的概念,从四个方面考察人的挫折商:控制、归因、延伸、忍耐。简单地说,挫折商高的人,会觉得自己对局面有掌控能力;遇到挫折,主动承担责任,并相信自己可以设法化解挫折;将挫折的后果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会无限蔓延;并懂得在逆境中坚持。

不同的人,面对挫折的方式也不一样。积极的方式包括继续坚持或寻找其他策略;消极的方式则表现为攻击或退缩。麦粒儿虽然表现出退缩的状态,但并没有放弃求援,妈妈引导她的,则是继续坚持。

所以我们能看到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引导孩子用积极的策略解决问题。

在了解了什么样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后,在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我们还是通过案例来找出答案

案例三

小明考试考了50分,爸爸和妈妈没有责怪他,而是帮他认真分析错误的题目,耐心的鼓励他,说他是最聪明的,小明很高兴,跟爸爸妈妈保证下个月考试一定要考90分,结果考试分数下来之后,小明闷闷不乐的回到家,原来他没有考90分,而是考了75分。这个案例有什么问题?孩子为什么还是不高兴?

我们都能看出是因为孩子定的目标太高 家长在这过程中应该教孩子认清自己的实力,定合适的目标,太高或者是太低的目标都不适合孩子。

在下一次考试之前的这段时间里 也需要父母的不断鼓励引导。如果是这种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家长应该进行怎样的引导减少孩子的挫折感呢?

以鼓励为主,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比如:这次考试比上次好多了,宝宝进步很大,上次做错的题目这次都做对了,我相信宝宝下次肯定会更好的,分析这次没有达到目标的原因,鼓励孩子下一次会做的更好!

鼓励很重要。让孩子明白原因是自己定的目标太高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一个50分的孩子,定个90分的目标,而且期待短时间内完成。一旦设定这个目标,热血沸腾地努力几天,便被残酷的现实击垮。这样的目标,之所以成为挫败感的根源,不仅仅因为目标过高,还因为仅仅设定了一个点,哪怕得了85分,都会有挫败感。

家长可以定一个记录,让孩子去破记录。一点一点打破自己的记录,孩子会很有成就感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坚持,就一定会一次比一次成绩好。这个方式可以用于在各个方面,比如说爬山,每次比上一次爬更高的山。

家长不能急于求成,积累会看到成果。用分数来衡量孩子的成败,会让孩子有挫败感,我们应该从多方面来给孩子信心,比如学习态度,比如其他特长的技能。

我们口中许多所谓的“不求上进”的孩子,并非真的“不求”,而是因为“求”得太急切,数次挫败后,彻底丧失了信心。因此,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进步,就不能太急躁,而且要指导孩子设定客观的目标。否则,目标过高,反而欲速则不达。

因此,我们建议孩子设定梯度目标,最低的目标,一定要离现在的水平很近,所谓的“跳一跳摘桃子”,获得首次成功非常重要。这样,孩子就会在喜悦中,一点点地进步。

真正的挫折教育,重在帮助孩子设定阶梯目标

案例四

下午举行三个班的毕业典礼时,六级班的小雨在几十人的会场中不仅流利地讲了英文故事,还秀了舞蹈、展了歌喉,一曲《七子之歌》震撼了全场。

小雨的出色表演,却无形中给其他小朋友和家长带来了压力。

紧接着出场的三级班的安安准备了一首儿歌,前三句原本很正常,不知是压力过大,还是忘了词,唱到第四句她便哇的一声哭了。

安安妈妈还算镇定,走上场把女儿抱了出去。而爸爸则铁青着脸跟在后面。走到休息室,一进门就看到爸爸指着安安训斥道:“以后再哭场,就把你送到寄宿制幼儿园,再也不接你了。”安安噙着眼泪,小脸吓得顿时白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不是孩子受不了挫折,而是家长受不了孩子犯了一点小错,因为女儿的出错给爸爸带来的面子上的问题,这时候,是使爸爸受挫了,于是把这种情绪强加在孩子身上!

或者是游戏中输了,孩子还没怎么样,挺高兴,但是家长却受不了,开始训斥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承受不了挫折的原因,是来自于家长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导向。挫败感重的家长,会因为很小的事情,就会感觉很崩溃,觉得孩子无药可救,最后导致心力交瘁而放弃。

所谓“受挫性”,不是孩子不具备,更多时候是家长不具备,而家长的情绪也必然会影响到孩子。

今天尚在蹒跚学步的小宝宝,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也注定要面对数不清的挑战、坎坷。求学也好,生活也罢,职场、社会处处充满竞争、时时面临压力。父母再爱他们,也不可能时时跟在身边,为他们披荆斩棘,创造一个无忧无虑的真空地带。

所以我们更应当在孩子幼儿时期对他们加强必要的挫折教育,以提高他们抵抗挫折的能力。

挫折教育不是单纯的说教,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最好。形式和方法其实有很多,也很简单实用。

比如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玩些棋类游戏,像是飞行棋、动物棋、跳棋,等等。这些都是桌面的静态游戏,有一定的规则,能培养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规则意识,而且这些游戏对抗性强。

虽然这只是游戏,也肯定有输赢,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千万不要一味地迁就孩子,总让他赢,那将来孩子就会输不起。建议家长帮孩子分析成败的原因,错在哪一步,让他们能在游戏中品味输赢,提高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