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皮的变化,

2019-04-30  本文已影响0人  老巢咖啡

八十年代初期,我们经常在浏阳的兄弟单位做技术援助。那里厨师做的羊肉炖薯皮真好吃。去食堂的路上,好远就闻到了香味。坐在饭桌旁不动筷子,羊肉香、桂皮香、辣椒香刺激着你的欲望,还真难熬。酒还没斟满,领导还没发表祝酒词,你就只能用大量的口水润喉咙。等到领导喊“干杯!”一杯浏阳河小曲酒下肚后,羊肉才能吃到嘴里。那羊肉只有羊肉的鲜味,没有一点让人厌恶的骚味。薯皮吃到口里滑滑的,甜甜的,一唆就到了肚里。桌上最先净碗的菜,每次都是羊肉炖薯皮。在现在饭店里,羊肉炖薯皮仍是一个大菜,色香比过去更好,但味道却是两回事。原因何在?我做了一些调查研究,现公布于众,供大家参考。

我研究了薯皮的生产过程和原料。但研究薯皮之前必须先研究红薯丝,研究红薯丝之前必须先研究红薯。

红薯是旱土作物,环境适应能力特强,对水、肥料、土质的要求都不高,特别适应湖南的丘陵地貌种植。湖南大部分地区山多田少,红薯适合种在山坡上。因此湖南是红薯生产大省。

红薯收获季节在农村是主粮。一时吃不完的红薯就制成红薯丝。红薯丝的制作工序是:清洗鲜红薯(腐烂的不要,外面的泥土洗净)-刨丝(易晒干)-水洗(防淀粉变色)-晒干-收藏保存。做红薯丝的主要目的是:防缺粮、防饥饿。农闲时吃杂粮(包括红薯丝),农忙时(春插、双抢、秋收)、过年、过节吃精粮。特别是青黄𣎴接(存粮吃完了,新粮又没长熟的时节),用以充肌。

红薯丝不好吃,煮熟了还是干粑粑的难嚼。饭后肚子里气胀、屁多。有一次我到平江的山村住了几天,他们煮饭时能够做到,用柴火在一个铁锅里,同时煮熟大米和红薯丝。煮熟后的锅里一边是大米饭,一边是红薯丝。大米饭招待客人,自己吃红薯丝。住在那里,不能与他们同吃同住,心里很是不安。

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粮食定量供应时,红薯不仅在农村当主粮吃,城市也计划供应。每年红薯收获时,城市按定量口粮的5-10%供应红薯。一斤粮票买10斤红薯,2.5分/斤。吃红薯主要在11月和12月,其他时候供应杂粮(红薯丝、玉米、次粉)。在粮食定量时期,每家有一本粮折子,毎月发一次粮票。分配杂粮时,在发粮票时就把供应杂粮的粮票扣除,再用粮折子记录杂粮实际购买量。我家是缺粮户,吃完自己家的红薯,还要吃邻居给的红薯指标,还要去粮店买手指粗的红薯吃(不要指标,要熟人。一分钱一斤)。红薯粥、红薯粑粑、红薯饭、蒸红薯、烤红薯……。我这一辈子再也不想吃红薯。

现在人们把红薯当保健食品吃,据说有防癌功效。长在地面上的红薯叶茎,一般是晒干保存,用于冬季喂猪。现在茎叶是餐桌上大家喜爱的一道蔬菜。当然,采摘的时间是不同的。过去要量大,直到地里的红薯不长了,收红薯时,才同时收地面的叶茎。现在为了口感好,摘点鲜嫩苗尖做蔬菜吃。

洗红薯丝的水是混浊的,让它自然沉淀后,倒去上面的清水,余下的装布袋,沥净水,晒干,就成了白色的粉末。这种粉末叫红薯淀粉,又叫芡粉,还有一个商用名字叫做嫩肉粉。也可用于做薯皮的原料。做薯皮的过程是,将上述红薯淀粉用水调稀-用铝园盘摊平(约2毫米厚)-蒸熟-晒干即制作成功。

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市场经济使物资供应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取消了粮食定量计划供应制度,人们好像不再为饥饿考虑。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是大米也没有过去吃那么多了。红薯丝不仅没人吃了,也看不到了。但红薯仍在种,制作薯皮的原料不再是红薯淀粉,而是一个一个的鲜红薯。鲜红薯清洗后直接进打浆机,打浆机出来的浆液代替了过去的红薯淀粉稀释后的浆液。

前后对比,过去是用红薯的精华-红薯淀粉制薯皮,现在是用红薯丝加红薯淀粉制薯皮,为什么现在的羊肉炖薯皮没有以前那么好吃,应该不用再解释了。

现在好吃的东西多,羊肉炖薯皮味道的变化,我可能只说了原因之一。但过去的经历始终在大脑中不消失,让人回忆。

巢大华2019-4-30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