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亦康益生菌治疗尿道炎的原理

2018-04-27  本文已影响0人  米可儿_3856

女性尿道炎的症状严重危害着女性的健康,尤其是在夏季,女性尿道炎之所以爱在炎热季节找女性的麻烦,这是因为女性尿道较短,尿道口在会阴部附近,使细菌容易侵入尿道;加上气温高,人体出汗多,女性的外阴部汗腺又特别丰富,如果护理不当,就容易使外阴局部长时间潮湿。此时细菌会繁殖得特别快,并乘虚而入,引起尿道发炎,导致尿道充血水肿,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尿道炎的症状:

女性尿道炎的症状表现也会随着病情的轻重,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的,一般来说女性尿道炎的症状表现为尿道外口红肿,表面有浆液或脓性分泌物。起病急,一般不发热,有排尿后痛、尿急、尿频、尿浑浊等症状。排尿次数为几分钟1次,排尿时伴有尿道烧灼感和疼痛,浑浊的尿液中有时可见血尿。并发上泌尿道感染(肾盂肾炎)时,有寒战、发热、腰痛和尿混浊,有时伴有消化道症状和全身症状。

尿道炎的危害:

尿道炎的细菌常隐伏于尿道内,尤其为后尿道并进入尿道隐窝,尿道旁腺,尿道球部,前列腺及精囊部,也可侵入输精管,附睾及睾丸,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膀胱炎、前列腺炎。

急性尿道炎处理不当,甚至并发尿道旁脓肿,脓肿破溃可穿透阴茎皮肤成为尿道瘘。

还有尿道炎因为该病会并发附睾、精囊、前列腺等炎症,会影响精液质量,使精子成活率及活动力下降引起男性不育。

什么是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强大的产品主要是以上各类微生物组成的复合活性益生菌,其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工农业、食品安全以及生命健康领域。

益生菌对尿道炎的作用原理:

1878年,李斯特(Lister)首次从酸败的牛奶中分离出乳酸乳球菌。

1892年,德国妇产科医生Doderlein在研究阴道时提出产乳酸的微生物对宿主--人有益。

1899年,法国巴黎儿童医院的蒂赛(Henry Tissier),蒂赛率先从健康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分离了第一株菌种双歧杆菌(当时称为分叉杆菌),他发现双岐杆菌与婴儿患腹泻的频率及营养都有关系。

1900-1901年,Moro,Beijerinck和Cahn各自研究了肠道中的乳酸菌。丹麦人奥拉一严森(OrIa—JerlSerl)首次对乳酸菌进行了分类。

1905年,保加利亚科学家斯塔门·戈里戈罗夫第一次发现并从酸奶中分离了“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同时向世界宣传保加利亚酸奶。

1908年,俄国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伊力亚.梅契尼科夫(Elie Metchnikoff)正式提出了“酸奶长寿”理论。通过对保加利亚人的饮食习惯进行研究、他发现长寿人群有着经常饮用含有益生菌的发酵牛奶的传统。他在其著作「延年益寿」(Prolongation of Life)中系统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1915年,Daviel Newman首次利用乳酸菌临床治疗膀胱感染,发现益生菌对尿道炎的作用

1917年,德国Alfred Nissle教授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士兵的粪便中发现一株大肠杆菌。这名士兵在一次严重的志贺氏菌大爆发中没有发生小肠炎。在抗生素还没有被发现的那个时代,Nissle利用这株菌在治疗肠道感染疾病(由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取得可观成果。这株大肠杆菌现仍然在使用,它是为数不多的非乳酸菌益生菌。

1919年,怀着对巴尔干半岛有益酸奶和巴斯德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成果的极大兴趣,伊萨克·卡拉索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创立了公司(达能前身)。而且他常常召集许多博士医生到工厂讨论酸奶的益处。

1922年,Rettger和Cheplin报道了嗜酸乳杆菌酸奶所具有的临床功效,特别是对消化的功能性。

1930年,医学博士代田稔博士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京都大学)医学部的微生物学研究室首次成功地分离出来自人体肠道的乳酸杆菌,并经过强化培养,使它能活着到达肠内。

1945年,无菌动物模型和悉生动物模型建立。

1954年,Vergio引入与抗生素或其它抗菌剂相对的术语“Probiot-ika”,提出抗生素和其它抗菌剂对肠道菌群有害而“Probiotika”对肠道菌群有利。

1957年,Gordon等人在《柳叶刀(The Lancet)》提出了有效的乳杆菌疗法标准:乳杆菌应该没有致病性,能够在肠道中生长,当活菌数量达到107-109时,明显具有有益菌群的作用。同时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Haenel教授研究了厌氧菌的培养方法,提出“肠道厌氧菌占绝对优势”的理论。日本学者光岗知足(Tomotari Mitsuoka)开始了肠内菌群的研究,最后建立了肠内菌群分析的经典方法和对肠道菌群作出了全面分析。

1962年,Bogdanov从保加利亚乳杆菌中分离出了3种具有抗癌活性的糖肽,首次报道了乳酸菌的抗肿瘤作用。

1965年, Lilly D. M.和Stillwell R. H.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益生菌—由微生物产生的生长促进因素”中最先使用益生菌Probiotic这个定义来描述一种微生物对其他微生物促进生长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初由沃斯(Woese)、奥森(Olsen)等提出16s rRNA寡核苷酸序列分析法来对菌进行鉴定。构建了现已被确认的全生命系统进化树,越来越多的细菌依据16SrDNA被正确分类或重分类,给乳酸菌的鉴定和肠内菌群分析带来极大方便。

1971年,Sperti用益生菌(Probiotic)描述刺激微生物生长的组织提取物。

1974年,Paker将益生菌定义为对肠道微生物平衡有利的菌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