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赢得”孩子,还是“赢了”孩子
很多时我们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孩子,“赢了”孩子,却没有“赢得”孩子的心,这样只会激发孩子产生更多的谎言和叛逆。
“赢了”孩子会使孩子有失败感,而这样的失败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和盲目顺从。
如果“赢得”孩子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与你合作。
在没有接触心理学,我也是这样,只会想办法去“羸了”孩子,很多事情都觉得我有经验,所说的事情都是对的,必须让小孩按着我的想法去做。就算小孩他会按我要求去做,但是他的内心其实并不一定接受了我们的方法。这样只是我表面“赢了”孩子 却没有“赢得”孩子。
赢得孩子并不说要满足他的所有一切要求。
而是要通过一种相互尊重友好的方式去表达你的理解和支持。
赢得孩子不是为孩子做事,而是和孩子一起做事去达成合作。
赢的孩子并不打击孩子,而是不评价的倾听和陪伴,可以更有助于孩子把内心话说出来。
当孩子感受到你的支持时才会信任你,更好的与你沟通谈心,这样才能知道孩子真正考虑的是什么,需求是什么。
只有真正赢得孩子的时候,他们才会发自内心的和你合作,从而慢慢成为你期望中的那一个孩子。
怎样能“赢得”孩子呢?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现在怎么做父亲?开宗第一, 便是理解。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
第一:是表达出对孩子所有感受的理解。要向孩子证明你的理解是对的。
比如当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是,回到家中与你诉说:我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了,我心情很不好,我很难过。
当一个不懂得“赢得”孩子的家长就会说,这有什么好难过的,小朋友之间打打闹闹是很正常的,一下子就过去了。
想要“赢得”孩子的家长就会说:哦,你看起来是很难过,怎么回事啊?你具体说说,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原因。”
第二:表达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不良行为,而只是意味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样你告诉孩子,你也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就会更好。
当孩子说,他被同学欺负内心很难过的时候,就先给他个安慰拥抱。让他受伤的心灵有点安慰,用行动告诉他,爸{妈妈}在这里,可以让你有依靠。
第三: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当你的真诚并友善的完成前面二步时,孩子这时都会愿意听你说的。
当他说出被人欺负时,把你内心而难过,心痛的感受说给他听,让他知道此时的你跟他一样不好过。
第四: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如果孩子没有什么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问清楚孩子事情的来龙去脉,帮他分析对错,并告诉他以后怎样避免这种事件发生的办法。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决定要羸得孩子的关键点,这样做可以给孩子营造了一种相互尊重的气氛。
宫崎骏曾说:成长,是每个孩子的权利,也是他们必经的征程。或平坦,或崎岖,或悲欢,有离合。
所谓“赢得”孩子其实就是尊重孩子,鼓励父母和孩子做朋友,建立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
父母的陪伴,孩子成长的方式,最直接影响孩子的自尊水平,自尊水平高的孩子不仅有独立健全的,并且对生命充满了好奇,还会照顾他人的感受,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会懂得同理心。
“赢得”孩子不是让父母成为孩子的中心,而是教会孩子勇敢地走,自己的人生中坚定地做自己。